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频繁挖鼻孔有哪些风险

|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问题描述:
频繁挖鼻孔有哪些风险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明利
张明利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主任医师
 挖鼻孔是一种常见的习惯,但是,频繁挖鼻孔可能会给健康带来一些风险。首先,挖鼻孔可能会损伤鼻腔的黏膜,导致出血、感染或炎症。其次,挖鼻孔可能会传播细菌或病毒,引起其他部位的感染。手指是最容易沾染细菌或病毒的部位之一,如果没有彻底清洁就去挖鼻孔,就可能会把细菌或病毒带入鼻腔,造成鼻炎、鼻窦炎或扁桃体炎等。而且,如果用手指挖完鼻孔后又去摸眼睛、嘴巴或其他部位,就可能会把细菌或病毒传播到其他地方,引起结膜炎、口腔溃疡或皮肤感染等。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耳朵积液是怎么回事

耳朵积液可能由感冒、过敏、耳部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气压变化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热敷、鼓膜穿刺、咽鼓管吹张等方式治疗。 1、感冒:感冒时鼻腔和咽部黏膜充血肿胀,可能影响咽鼓管功能,导致中耳积液。热敷耳部、使用鼻腔喷雾剂如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0.05%可缓解症状。避免用力擤鼻,减少耳部压力。 2、过敏:过敏反应可能导致咽鼓管黏膜水肿,影响液体排出。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10mg/次,每日一次可减轻过敏症状。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耳部感染:中耳炎或外耳道感染可能引发积液。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0.3%,每日两次可控制感染。保持耳部干燥,避免使用棉签清理耳道。 4、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阻塞或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积液。进行咽鼓管吹张训练,如吞咽、咀嚼口香糖,有助于恢复功能。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减少耳部压力。 5、气压变化:飞行或潜水时气压变化可能导致耳部积液。使用耳塞或进行吞咽动作可平衡耳内外压力。避免在感冒或鼻塞时进行高空或水下活动。 耳朵积液的护理需结合饮食和运动,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增强免疫力。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咽鼓管功能。避免摄入过多油腻、辛辣食物,减少耳部不适。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