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普通外科

足穿通性损害有什么危害

|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问题描述:
足穿通性损害有什么危害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绍翰
陈绍翰 洛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足穿通性损害是其他系统性疾病的合并症,尤其多见于神经系统的疾病,如中枢神经系统梅毒、脊柱裂、脊髓前角灰白质炎及多发性神经炎等。这些疾病导致神经营养性的病变,加之局部的感觉消失和受压,更易有溃疡的形成。这个病多发于30~50岁之间的男性,好发于足跖易受压的部位,特别是第一和第五跖趾关节的地方,足根部亦可受累。初起是角质增厚的小斑片,形如鸡眼或胼胝,接着是轻度的红肿,在增厚的表皮下,逐渐软化坏死,形成溃疡或瘘管。病变附近的皮肤常有汗闭的现象,但也有出现局部多汗的情况。这个病一定要注意早期诊断积极治疗,也要注意预防,因为愈后会有复发的可能。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吃臣功再欣后仍高烧不退能打退烧针吗

吃臣功再欣后仍高烧不退时,一般不建议立即打退烧针,需结合发热原因评估处理方式。臣功再欣是复方锌布颗粒的商品名,主要成分为布洛芬、葡萄糖酸锌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具有解热镇痛作用。若用药后体温未降,可能与感染未控制、用药剂量不足或耐药性有关。

布洛芬等口服退热药通常需1-2小时起效,若服药时间不足,过早追加退烧针可能导致药物过量。持续高热超过39℃且伴有精神萎靡、抽搐等症状时,需就医排查细菌感染、川崎病等病因,医生可能根据情况选择注射用赖氨匹林等退热针剂。儿童反复高热易引发脱水,家长应保证水分摄入,采用温水擦浴辅助降温。

退烧针如地塞米松注射液虽能快速降温,但可能掩盖病情进展,尤其对病毒感染可能延长病程。免疫缺陷患者滥用退烧针还可能加重感染风险。临床通常优先采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等交替给药方式,而非直接注射。若24小时内口服退热药无效,或体温反复超过40℃,需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明确病因。

发热是机体免疫反应的表现,退热治疗需兼顾舒适度与病因控制。家长应记录发热频率、最高温度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联用多种退热药。就诊时需向医生说明已用药物名称、剂量及用药时间,以便调整治疗方案。体温超过38.5℃时可配合冰敷额头、调节室温等物理降温措施,但禁用酒精擦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