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急性湿疹和亚急性湿疹是湿疹的不同阶段,主要区别在于病程、皮损表现及症状严重程度。急性湿疹起病急骤,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伴明显渗出;亚急性湿疹由急性期过渡而来,皮损以结痂、鳞屑为主,渗出减少。
急性湿疹通常由接触过敏原、感染或精神紧张等因素诱发,皮肤出现对称性红斑、密集针尖大小丘疹或水疱,搔抓后易破溃渗出,伴有剧烈瘙痒和灼热感。皮损边界不清,周围可能出现卫星灶,严重时可继发细菌感染。亚急性湿疹的皮损较急性期干燥,渗出液减少,表面覆盖黄色结痂或白色鳞屑,瘙痒程度减轻但持续存在,皮肤增厚并出现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减退常见。两者均可因反复搔抓转为慢性湿疹。
急性湿疹需避免热水烫洗和刺激性清洁剂,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硼酸溶液湿敷,渗出明显时使用乳酸依沙吖啶溶液冷敷。亚急性湿疹可选用氧化锌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促进角质修复,合并感染时加用夫西地酸乳膏。两类湿疹均需口服氯雷他定片缓解瘙痒,严重者短期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日常穿着纯棉衣物,控制洗澡频率在每日1次,水温不超过37℃。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保持睡眠充足,室内湿度维持在50%左右可减少复发。
输尿管囊肿是否严重需根据囊肿大小和症状判断,多数情况下不严重,但可能引起尿路梗阻或感染。治疗方式主要有保守观察、药物治疗、输尿管囊肿切除术、输尿管再植术、经尿道电切术等。
体积较小且无临床症状的输尿管囊肿可暂时不处理,定期复查超声或CT监测囊肿变化。患者需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避免憋尿和剧烈运动。每3-6个月复查一次泌尿系统超声,观察是否出现尿频、尿急或腰痛等新发症状。
合并尿路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若存在排尿困难可配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缓解症状。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尿常规,感染控制后仍需持续用药1-2周。药物选择需根据尿培养结果调整。
适用于直径超过3厘米或反复引发肾积水的囊肿。手术通过开放或腹腔镜方式完整切除囊肿,术中需同时处理可能存在的输尿管狭窄。术后需留置输尿管支架管2-4周,住院时间通常5-7天。该术式能彻底解除梗阻但创伤较大。
针对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的病例,将输尿管重新植入膀胱壁内形成抗反流机制。手术可采用膀胱外或膀胱内入路,成功率较高。术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3个月内避免插导尿等侵入性操作。该术式能同时解决囊肿和反流问题。
通过尿道置入电切镜切除突入膀胱的囊肿部分,适用于成人单纯性输尿管囊肿。手术时间短且恢复快,但存在复发可能。术后2周内可能出现血尿,需避免骑跨运动。该方法创伤小但可能需二次手术。
输尿管囊肿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会阴清洁,每日更换内裤。饮食上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量增加冬瓜、黄瓜等利尿食物摄入。避免久坐和过度劳累,每坐立1小时应起身活动。出现发热、腰痛加重或肉眼血尿时应立即就诊。术后患者需按医嘱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和肾功能,监测是否有复发或肾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