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胃溃疡,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应该怎么办?

| 1人回答 | 66次阅读

问题描述:
胃溃疡,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应该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高建军
高建军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副主任医师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容易导致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溃疡。已经发生胃溃疡是需要服用抗生素根治治疗的。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药物根治时间比较长,需要规律的服用两周抗生素,抑制胃酸的药物需要服用四到六周,胃肠道到反应特别大。如果小孩吃不下饭,尽量让他吃容易消化的那些食物,还有小孩自己喜欢吃的食物,而且药物尽量可以放在餐后半小时吃。抗生素可以选择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胃黏膜保护剂可以选择枸橼酸铋钾,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可以选择艾司奥美拉唑。幽门螺旋杆菌是不容易根除的,一定要按照规律的疗程服用。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脾上有息肉需要治疗吗

脾上有息肉是否需要治疗需根据息肉性质、大小及症状综合判断,多数良性小息肉无需特殊治疗,但存在恶变风险或引起症状时需干预。

脾脏息肉多为体检偶然发现,常见类型包括血管瘤、错构瘤等良性病变。直径小于20毫米且无血流信号的稳定息肉,通常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超声或CT监测变化。这类息肉生长缓慢,患者多无左上腹疼痛、饱胀感等不适,过度干预反而可能损伤脾脏功能。若复查显示息肉体积增长超过50%或出现钙化灶,则需考虑进一步检查。

当息肉直径超过30毫米、边缘不规则或伴随脾功能亢进时,存在潜在恶变可能。这类情况需通过增强CT或穿刺活检明确性质,确诊后可能需行脾部分切除术或全脾切除术。特殊情况下如出现自发性破裂出血,则需急诊手术处理。部分寄生虫感染或血液疾病继发的脾息肉,还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或腹部外伤,定期监测血常规评估脾功能。若出现持续发热、贫血加重或血小板异常下降,应及时就医复查影像学。术后患者需接种肺炎球菌疫苗等预防感染,并遵医嘱定期随访。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