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荨麻疹不处理可能会自行消退,但也可能反复发作或加重。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风团、红斑,伴有瘙痒。部分患者症状轻微,可能在数小时内自行缓解;若反复接触过敏原或存在慢性诱因,症状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更久。
急性荨麻疹多由食物、药物、感染等触发,脱离过敏原后,风团通常在24小时内消退。慢性荨麻疹可能与自身免疫、慢性感染或物理刺激有关,病程超过6周,需积极干预。皮肤瘙痒时避免抓挠,可冷敷缓解不适。反复发作或伴有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严重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日常需记录可能的诱发因素,如特定食物、冷热刺激或压力等。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热水烫洗。慢性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严重者需联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调节治疗。长期未愈需排查甲状腺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潜在病因。
过敏性休克静脉滴注生理盐水通常需要30-60分钟,具体时间需根据患者血压恢复情况、过敏原清除速度及医生评估调整。
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是过敏性休克抢救的基础措施,主要用于快速扩充血容量、维持有效循环。对于轻度过敏性休克患者,血压在30分钟内趋于稳定后可减缓滴速,总补液量控制在1000-1500毫升。中重度患者需持续快速补液,初始30分钟可能需输入500-1000毫升,后续根据中心静脉压监测调整滴速,总补液量可达2000-3000毫升。滴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尿量等指标,同时联合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
过敏性休克患者脱离危险后,应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日常注意记录过敏史,就医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出现皮肤瘙痒、喉头紧缩感等前驱症状时立即就医,定期复查免疫球蛋白E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