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跖骨骨折水肿怎么办

| 1人回答 | 90次阅读

问题描述:
跖骨骨折水肿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宏
李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跖骨骨折水肿可通过抬高患肢、冷敷热敷交替、药物治疗、弹性绷带固定、康复训练等方式缓解。跖骨骨折水肿通常由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反应、组织液渗出、血管损伤、制动时间过长等原因引起。

1、抬高患肢

将患肢抬高超过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作用促进静脉回流。可在小腿下方垫软枕,保持踝关节高于膝关节。每日持续抬高12-16小时,睡眠时也可保持该体位。此方法能有效减轻毛细血管静水压,减少组织液渗出。

2、冷敷热敷交替

急性期48小时内采用冰袋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慢性期改用热敷,温度控制在40-45℃,每日3-4次。冷敷可收缩血管减轻肿胀,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注意避免冻伤或烫伤皮肤。

3、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地奥司明片改善微循环,迈之灵片减轻静脉淤血,塞来昔布胶囊控制炎症反应。药物需配合物理治疗协同作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若出现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诊。

4、弹性绷带固定

采用梯度压力弹力绷带自足趾向小腿缠绕,压力从远端向近端递减。每日佩戴8-10小时,夜间去除。绷带应平整无皱褶,以能插入一指为宜。此法通过外部加压促进淋巴回流,但需防止过紧影响动脉供血。

5、康复训练

骨折稳定后逐步开展踝泵运动,每日300-500次分时段完成。后期增加足趾抓毛巾、抗阻背屈等训练。活动量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训练后冰敷10分钟。规律锻炼能增强肌泵作用,加速水肿消退。

饮食需控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多食用冬瓜、薏仁等利水食物。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促进组织修复。避免长时间下垂患肢,坐位时可用脚踏垫支撑。若水肿持续加重或出现皮肤发绀,应立即复查调整治疗方案。定期进行足踝功能评估,循序渐进恢复日常活动。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尿失禁尿痛是什么引起的

尿失禁伴随尿痛可能与尿路感染、膀胱过度活动症、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等因素有关。尿失禁通常表现为尿液不自主漏出,尿痛多为排尿时灼热感或刺痛感,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尿路感染

细菌侵入尿道或膀胱可能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尿频尿急和排尿疼痛。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菌药物。感染期间需增加饮水量促进细菌排出。

2、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逼尿肌异常收缩会引起急迫性尿失禁,伴随排尿末疼痛。可能与中枢神经调控异常有关,可使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盐酸奥昔布宁缓释片等M受体拮抗剂,配合盆底肌训练改善症状。

3、泌尿系统结石

输尿管或膀胱结石移动时划伤黏膜,可能引发反射性尿失禁和剧烈尿痛。结石直径小于6毫米时可尝试排石治疗,如服用肾石通颗粒、尿石通丸,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4、前列腺增生

中老年男性前列腺增大压迫尿道,可能导致充盈性尿失禁和排尿刺痛。可选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非那雄胺片等药物缓解梗阻,严重者需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5、神经源性膀胱

糖尿病或脊髓损伤导致膀胱神经支配异常,可能引起混合型尿失禁和排尿困难伴疼痛。需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采用间歇导尿配合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营养神经治疗。

日常应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咖啡因及酒精刺激。养成定时排尿习惯,每次排尿尽量排空膀胱。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选择透气棉质内裤减少皮肤刺激。体重超标者需控制体重减轻腹压,绝经后女性可考虑局部雌激素治疗改善尿道黏膜萎缩。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尿、发热时须立即就诊。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