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血液内科

血小板高如何降

| 1人回答 | 70次阅读

问题描述:
血小板高如何降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血小板明显增高,需要降低的方法可以有进行血小板单采术以及口服羟基脲进行化疗。血小板单采术是指将患者的血液流经一个血细胞分离机器,从而将患者的血小板分离剔除出去,剩余的血液再回输到患者的体内。口服羟基脲化疗是因为羟基脲为细胞毒药物,可以杀死血小板,但是该药同时也可以杀死红细胞和白细胞,导致全血细胞减少。血小板增高要明确原因,常见有以下几种:第一、感染因素,因为细菌,病毒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感染,均可以导致血小板的反应性增高,这样的情况需要控制感染,之后血小板会恢复正常。第二、缺铁性贫血,因为机体铁元素的缺乏,会导致血小板反应性的增生,如果明确是缺铁的话,补充铁剂,能够降低血小板。第三、骨髓增殖性疾病。因为某些基因突变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的活跃导致血小板的升高,比如说慢性髓系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这样的疾病。出现血小板增高,这种情况需要口服抑制骨髓增殖的药物,比如羟基脲来使血小板下降。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服用激素的血常规表现

服用激素可能导致血常规检查结果出现异常,具体表现包括白细胞计数升高、淋巴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计数变化等。这些变化与激素对免疫系统和造血功能的调节作用有关。 1、白细胞升高:激素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但需定期监测血常规,避免感染风险增加。 2、淋巴细胞减少:激素可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导致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淋巴细胞减少可能影响免疫功能,需注意预防感染,必要时咨询医生调整激素剂量。 3、中性粒细胞增多:激素促进骨髓释放中性粒细胞,导致其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可能与感染风险无关,但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评估,避免误判病情。 4、血小板计数变化:激素可能影响血小板生成或破坏,导致血小板计数升高或降低。血小板异常需警惕出血或血栓风险,必要时进行进一步检查或调整治疗方案。 5、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变化:长期使用激素可能导致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轻微下降,这与激素对骨髓的抑制作用有关。轻度贫血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但需注意营养摄入,必要时补充铁剂或维生素B12。 服用激素期间,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注意饮食均衡,适量摄入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如瘦肉、绿叶蔬菜和豆类。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若血常规异常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