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一岁以下婴儿常见病有哪些?

| 1人回答 | 58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一岁以下婴儿常见病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志新
王志新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一岁以下婴儿常见病主要有新生儿黄疸、鹅口疮、婴儿湿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等。这些疾病多与婴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环境适应能力弱等因素有关,需根据具体症状及时干预。

1、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婴儿出生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皮肤黄染现象,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生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病理性黄疸可能由母婴血型不合、感染等因素导致,需光疗或药物治疗。典型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嗜睡,严重时可影响神经系统。常用干预措施包括蓝光照射、口服茵栀黄口服液等。

2、鹅口疮

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口腔黏膜白色乳凝块样斑块,可能伴随进食哭闹。多因奶具消毒不彻底或母亲乳头感染导致。治疗需用制霉菌素溶液涂抹患处,哺乳前后清洁乳头,避免交叉感染。婴儿用品应煮沸消毒,保持口腔卫生可预防复发。

3、婴儿湿疹

婴儿湿疹是特应性皮炎在婴儿期的表现,与遗传过敏体质、环境刺激有关。好发于面颊、额部,表现为红斑、丘疹伴渗出或脱屑。护理需避免过热刺激,使用低敏润肤霜,严重时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母乳喂养母亲应忌食海鲜等易致敏食物,衣物选择纯棉材质。

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由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婴儿因鼻腔狭窄易出现呼吸困难,需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一般不使用抗生素,可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护理。发热时可物理降温,持续高热需就医排除肺炎等并发症。

5、轮状病毒肠炎

轮状病毒肠炎表现为水样便、呕吐伴发热,易导致脱水。需口服补液盐预防电解质紊乱,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母乳喂养可继续,配方奶喂养可改用无乳糖配方。注意手卫生和餐具消毒,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有效预防手段。

家长应定期监测婴儿体温、进食及精神状态,保持居室通风和适宜温湿度。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婴儿免疫力,辅食添加需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原则。出现拒食、嗜睡、持续哭闹等异常表现时,应及时就医评估。日常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接种疫苗按计划免疫程序进行,衣物选择透气材质并勤换洗。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化脓性链球菌感染是什么

化脓性链球菌感染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疾病,常见类型包括咽炎、皮肤感染、猩红热、蜂窝织炎,严重时可导致风湿热或急性肾小球肾炎。

1、咽炎

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咽喉部表现为咽痛、发热,可能与飞沫传播或密切接触有关,需使用青霉素V钾片、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治疗。

2、皮肤感染

皮肤脓疱疮或丹毒多由伤口接触病原体导致,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可选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外涂,严重时口服克林霉素。

3、猩红热

特征为草莓舌、全身弥漫性皮疹,与细菌毒素释放有关,需及时使用苄星青霉素肌注,配合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症状。

4、深部感染

罕见但严重的坏死性筋膜炎或败血症,表现为高热、休克,需静脉注射青霉素联合克林霉素,必要时手术清创。

接触患者后应洗手消毒,感染者避免共用物品,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并保证水分摄入,出现呼吸困难或意识改变应立即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