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眼科

黄斑变性及萎缩是什么原因

|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问题描述:
黄斑变性及萎缩是什么原因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卫
王卫 中日友好医院 副主任医师

黄斑变性及萎缩可能由遗传因素、年龄增长、光损伤、吸烟、心血管疾病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中心暗点等症状。黄斑变性可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方式诊断,并采取抗氧化剂补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激光光凝术等方式干预。

1. 遗传因素

部分黄斑变性与基因突变有关,如补体因子H基因变异可增加患病概率。这类患者可能出现家族聚集性发病,早期表现为黄斑区玻璃膜疣沉积。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必要时可进行基因检测。临床常用维生素C片、维生素E软胶囊等抗氧化剂延缓进展,严重时需雷珠单抗注射液进行玻璃体腔注射。

2. 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功能逐渐衰退,导致代谢废物堆积引发萎缩。60岁以上人群多见,早期出现阅读困难、颜色辨识力下降。建议补充叶黄素软胶囊、玉米黄质胶囊等视网膜营养素,避免强光刺激。确诊干性黄斑变性后,可遵医嘱使用银杏叶提取物片改善微循环。

3. 光损伤

长期紫外线暴露会加速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常见于户外工作者。典型表现为畏光、对比敏感度降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显示外层视网膜变薄。日常需佩戴防蓝光眼镜,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急性光损伤可联合使用甲钴胺片、羟苯磺酸钙胶囊营养神经。

4. 吸烟

烟草中的氰化物会破坏视网膜血氧供应,吸烟者患病风险显著增高。特征性改变为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伴视网膜下出血。首要干预是严格戒烟,配合维生素B1片、辅酶Q10胶囊等改善线粒体功能。湿性病变需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液抑制新生血管。

5.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会导致脉络膜灌注不足,引发缺血性黄斑病变。患者多合并视盘周围萎缩,荧光造影显示灌注延迟。需控制原发病,使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改善血流,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促进渗出吸收。晚期地图状萎缩可考虑视网膜移植手术。

黄斑变性患者日常需避免高脂饮食,多摄入深色蔬菜水果补充抗氧化物质。建议使用Amsler方格表自我监测视力变化,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每3-6个月复查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合并糖尿病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阅读时保证充足光照但避免直射强光,视功能训练有助于维持剩余视力。突然出现视物变形或中心暗点扩大时须立即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眼睛表面一层膜鼓起来怎么回事

眼睛表面一层膜鼓起来可能由结膜水肿、结膜囊肿、结膜下出血、结膜炎、翼状胬肉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缓解。 1、结膜水肿:结膜水肿多与过敏、感染或眼部刺激有关,通常表现为眼睑肿胀、结膜充血。治疗上可使用抗组胺滴眼液如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每日2次,每次1滴;同时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眼部清洁。 2、结膜囊肿:结膜囊肿可能与慢性炎症或外伤有关,表现为结膜局部隆起。治疗方法包括热敷促进吸收,若囊肿较大可考虑手术切除,如结膜囊肿切除术。 3、结膜下出血:结膜下出血通常由眼部外伤、咳嗽或高血压引起,表现为结膜下鲜红色斑块。治疗上可使用人工泪液如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每日4次,每次1滴;同时控制血压,避免剧烈活动。 4、结膜炎:结膜炎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治疗上可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日3次,每次1滴;或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滴眼液,每日4次,每次1滴。 5、翼状胬肉:翼状胬肉可能与紫外线暴露或慢性刺激有关,表现为结膜向角膜生长。治疗方法包括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症状,若胬肉影响视力可考虑手术切除,如翼状胬肉切除术。 日常护理中,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眼睛;外出时佩戴太阳镜,减少紫外线暴露;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有助于眼部健康;适当进行眼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