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肿瘤科 > 肿瘤综合科

恶性肿瘤能切除干净吗?

|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问题描述:
恶性肿瘤能切除干净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健鹏
陈健鹏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恶性肿瘤能否切除干净需结合肿瘤分期、位置及生物学行为综合判断,早期局限性肿瘤有较高概率实现根治性切除,而浸润性生长或已转移的肿瘤难以完全清除。

对于体积较小且未突破原发器官包膜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肿瘤及周围安全边缘组织可实现根治效果。例如甲状腺乳头状癌、早期乳腺癌等,通过规范化的根治术联合淋巴结清扫,五年无病生存率较高。此时病理学评估切缘阴性即代表肿瘤细胞被完全清除,后续仅需定期复查。

当肿瘤侵犯周围重要血管神经或发生远处转移时,手术目标转为姑息性治疗。如晚期胰腺癌因包裹肠系膜血管,或肺癌发生骨转移时,强行扩大切除范围可能增加并发症风险且无法改善预后。此时多采用减瘤手术联合放化疗,利用多学科手段控制病情进展。某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根本不存在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术后需通过影像学复查与肿瘤标志物监测评估效果,高危患者建议每3个月进行CT或PET-CT检查。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摄入帮助组织修复,避免高脂饮食加重代谢负担。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增强免疫功能,但术后3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心理疏导对缓解肿瘤复发焦虑具有积极作用,可参与专业抗癌社团获得支持。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怎么判断癌症是否转移

癌症是否转移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病理活检、临床症状观察以及全身评估等方式判断。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可发现转移病灶;血液肿瘤标志物如CEA、CA125、AFP等升高可能提示转移;病理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临床症状如骨痛、黄疸、呼吸困难等可能与转移相关;全身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及多学科会诊。 1、影像学检查:CT、MRI、PET-CT等影像学技术可清晰显示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的位置、大小及形态特征。例如,CT常用于肺部、肝脏等部位的转移筛查,MRI对脑部、脊髓等软组织分辨率高,PET-CT可评估全身代谢情况,发现早期转移。 2、血液肿瘤标志物:血液中某些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可能与癌症转移相关。例如,CEA常用于结直肠癌转移监测,CA125与卵巢癌转移相关,AFP升高提示肝癌转移可能。但标志物升高并非特异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3、病理活检:病理活检是确诊癌症转移的金标准。通过穿刺或手术获取转移灶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肿瘤类型、分化程度及转移性质。例如,淋巴结活检可判断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肝穿刺活检可确诊肝转移。 4、临床症状观察:癌症转移至不同部位可能引发相应症状。例如,骨转移可能导致骨痛、病理性骨折,肝转移可能引起黄疸、腹水,脑转移可能导致头痛、呕吐、肢体无力等。这些症状的出现提示可能存在转移。 5、全身评估:全身评估包括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多学科会诊。通过了解患者既往治疗情况、家族史等,结合体格检查发现的异常体征,组织肿瘤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可全面评估癌症转移风险。 癌症转移的判断需综合影像学、血液学、病理学及临床症状等多方面信息。日常护理中,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转移风险。定期复查及随访是监测转移的重要手段,患者应遵医嘱进行相关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转移病灶。心理支持对癌症患者尤为重要,家人和社会的关爱有助于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