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肿瘤科 > 肿瘤综合科

导尿管拔掉尿液变细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问题描述:
导尿管拔掉尿液变细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青
李青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导尿管拔掉后尿液变细可能与尿道黏膜水肿、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统感染、神经源性膀胱等因素有关。导尿管留置可能对尿道产生刺激,拔除后可能出现排尿异常,通常可通过多饮水、热敷会阴、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尿道黏膜水肿

导尿管拔除后尿道黏膜可能出现暂时性水肿,导致排尿时尿流变细。这种情况通常与导尿管机械性刺激有关,表现为排尿不畅但无疼痛。建议多饮水促进排尿,避免用力排尿,通常1-3天可自行缓解。若水肿持续存在,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等药物改善症状。

2、尿道狭窄

长期留置导尿管可能导致尿道瘢痕形成,引发尿道狭窄。患者除尿流变细外,可能伴随排尿费力、尿线分叉等症状。轻度狭窄可通过尿道扩张治疗,严重者需行尿道成形术。确诊需进行尿道造影或尿道镜检查,早期干预有助于避免肾功能损害。

3、前列腺增生

中老年男性导尿管拔除后尿流变细需警惕前列腺增生。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压迫尿道,导致尿流动力学改变。患者常伴夜尿增多、排尿踌躇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非那雄胺片、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等药物,严重者需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4、泌尿系统感染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可能导致尿道黏膜炎症反应,拔管后出现排尿异常。患者可能伴随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确诊需进行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同时保持会阴清洁。

5、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可能在导尿管拔除后表现为排尿异常。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尿潴留或尿失禁,需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明确诊断。治疗包括间歇导尿、使用酒石酸托特罗定片等药物,严重者需膀胱造瘘术。

导尿管拔除后应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排尿时可尝试热敷下腹部,采用放松体位排尿。如尿流变细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血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监测排尿功能恢复情况。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2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2可通过手术切除、药物治疗、靶向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和定期随访等方式干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2可能与遗传因素、基因突变、长期慢性胰腺炎、内分泌系统紊乱和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体重下降、消化不良、血糖异常和皮肤潮红等症状。 1、手术切除:手术是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2的主要方式,常见手术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胰腺远端切除术。手术可有效切除肿瘤组织,降低复发风险,术后需密切监测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变化。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常用于无法手术或术后辅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奥曲肽注射剂,每次0.1mg,每日1次、兰瑞肽缓释剂,每次120mg,每4周1次和依维莫司口服片剂,每次10mg,每日1次。这些药物可抑制肿瘤生长和激素分泌。 3、靶向治疗:靶向药物如舒尼替尼口服胶囊,每次50mg,每日1次和依维莫司口服片剂,每次10mg,每日1次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发挥作用,适用于晚期或转移性肿瘤患者。 4、放射性核素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如镥-177 DOTATATE可通过靶向肿瘤细胞表面的生长抑素受体,释放放射性粒子杀伤肿瘤细胞,适用于无法手术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5、定期随访:定期随访包括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gA和NSE和临床症状评估,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或转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2患者需注意饮食调理,建议选择低脂、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肉、鸡蛋、豆腐和燕麦等,避免高糖、高脂和辛辣刺激性食物。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和太极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消化功能。日常护理需注意监测血糖变化,避免低血糖或高血糖的发生,定期复查并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