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膀胱移行细胞癌可能由长期吸烟、职业化学暴露、慢性膀胱炎症及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治疗需根据分期选择经尿道切除术、膀胱灌注化疗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1. 长期吸烟烟草中芳香胺类物质经尿液排泄长期刺激膀胱黏膜,是明确致病因素。戒烟为关键干预措施,确诊后需立即停止吸烟。
2. 职业化学暴露长期接触染料的苯胺类化合物、橡胶工业的β-萘胺等致癌物,潜伏期可达20年。职业防护与定期尿脱落细胞筛查尤为重要。
3. 慢性膀胱炎症反复尿路感染、膀胱结石或血吸虫病导致的慢性刺激,可能诱发黏膜异型增生。控制感染可使用左氧氟沙星、磷霉素氨丁三醇等抗生素。
4. 遗传因素抑癌基因RB1、TP53突变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有家族史者建议40岁起每年进行膀胱超声和尿常规监测。
日常需增加饮水量稀释尿液致癌物浓度,避免憋尿行为,术后患者应遵医嘱定期膀胱镜复查监测复发。
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甲状腺功能可能正常也可能异常,主要与手术范围、残留甲状腺组织功能、是否接受放射性碘治疗等因素有关。
1、手术范围甲状腺全切患者必然出现甲减,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部分切除患者可能保留足够甲状腺功能。
2、残留功能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代偿情况决定甲功状态,部分患者术后早期甲功正常但随时间可能逐渐减退。
3、碘治疗影响接受放射性碘治疗会破坏残留甲状腺组织,通常治疗后3-6个月需重新评估甲功并调整药物剂量。
4、药物调控即使甲功异常,通过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等药物替代治疗可使激素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
建议甲状腺癌患者每3-6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根据结果调整药物剂量,同时保持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