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8次阅读
儿童肠套叠属于急腹症,病情严重程度与就诊时机密切相关。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急症,指一段肠管套入相邻肠腔内,可能导致肠梗阻、肠缺血甚至穿孔。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多数预后良好,但延误治疗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肠套叠早期主要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果酱样血便三联征。患儿常因腹痛突然哭闹不安,双腿蜷曲,面色苍白,发作后可能暂时安静,但症状会反复出现。呕吐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能含胆汁或粪渣。血便通常在发病后数小时出现,呈暗红色黏液状。部分患儿腹部可触及腊肠样包块。若及时就医,通过空气灌肠或钡剂灌肠复位成功率较高,多数患儿无须手术即可恢复。
若肠套叠超过48小时未处理,套入肠管可能因血液循环障碍发生坏死、穿孔,导致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此时需急诊手术切除坏死肠段,术后可能出现肠粘连、短肠综合征等后遗症。少数患儿存在复发风险,尤其与肠息肉、梅克尔憩室等病理性诱因相关时需进一步检查。
家长发现儿童出现阵发性哭闹、呕吐或血便时须立即就医,避免喂食或自行使用止痛药。确诊后应严格遵医嘱禁食、补液,复位后逐步恢复饮食。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肠道感染,定期体检排除肠道异常。对于反复发作的患儿,建议完善腹部超声或CT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