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溶血引起的黄疸是否严重需结合溶血程度判断,轻度溶血性黄疸通常不严重,重度溶血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轻度溶血性黄疸多见于新生儿生理性溶血或轻微感染,胆红素水平轻度升高,皮肤黏膜黄染程度较轻,多数可通过蓝光照射、增加喂养频次等干预措施缓解。此类情况对器官功能影响较小,黄疸通常在1-2周内消退,不会遗留神经系统损害。
重度溶血性黄疸常见于ABO/Rh血型不合、G6PD缺乏症或自身免疫性溶血,胆红素短期内急剧上升超过340μmol/L,可能穿透血脑屏障沉积于基底核,表现为嗜睡、肌张力增高、惊厥等胆红素脑病症状。急性溶血还可能伴随血红蛋白尿、贫血性心力衰竭,需立即进行换血治疗、免疫球蛋白注射等抢救措施,否则可能导致智力障碍、听力丧失等永久性损害。
建议出现黄疸伴苍白、茶色尿、精神萎靡时立即就医,监测胆红素水平及溶血指标。母乳喂养新生儿需观察喂养效率,避免脱水加重黄疸。G6PD缺乏症患者应避免接触樟脑丸、蚕豆等溶血诱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