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地红霉素肠溶胶囊治什么病

|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问题描述:
地红霉素肠溶胶囊治什么病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地红霉素肠溶胶囊主要用于治疗由敏感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性疾病,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社区获得性肺炎、咽炎、扁桃体炎、单纯性皮肤软组织感染等。该药物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1、急性支气管炎

地红霉素肠溶胶囊适用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咳痰、胸骨后疼痛等症状。用药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避免与特非那定等药物联用。

2、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的患者,该药物可有效控制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等常见致病菌感染。典型症状包括痰量增多、脓性痰、呼吸困难加重。治疗期间应戒烟并保持呼吸道湿润。

3、社区获得性肺炎

对于门诊治疗的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地红霉素可覆盖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咳嗽伴铁锈色痰。需注意重症患者需换用其他抗菌方案。

4、咽炎与扁桃体炎

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咽扁桃体炎是该药物适应证之一。症状表现为咽痛、吞咽困难、扁桃体渗出物。建议用药前进行链球菌快速检测,疗程通常需持续10天以防止风湿热并发症。

5、皮肤软组织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化脓性链球菌导致的单纯性脓疱病、毛囊炎等浅表感染可使用该药治疗。局部可能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严重感染或伴有全身症状者需联合其他抗生素。

使用地红霉素肠溶胶囊期间应完整遵医嘱完成疗程,避免随意停药导致细菌耐药。服药期间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建议餐后服用以减轻刺激。对红霉素类药物过敏者禁用,肝功能异常者需调整剂量。治疗期间注意补充水分,避免阳光直射,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若出现严重皮疹、黄疸或持续腹泻应及时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艾灸后上火的真正原因

艾灸后上火可能与操作不当、体质偏热、灸量过大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牙龈出血等症状。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温热刺激穴位达到调理效果,但需根据个体差异调整灸法和时长。

1、操作不当

艾灸时距离皮肤过近或单次灸疗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局部温度过高,引发热邪积聚。常见于自行操作时未掌握正确手法,如艾条与皮肤间距小于3厘米、同一穴位持续灸超过20分钟。建议选择专业医师操作,采用回旋灸等温和手法,灸后及时补充温水。

2、体质偏热

阴虚火旺或阳盛体质者,体内原有热邪未清时进行艾灸,可能加重内热症状。这类人群通常伴有舌红少苔、手足心热等表现,需先通过滋阴清热调理体质后再行艾灸,可配合涌泉穴等引火下行穴位。

3、灸量过大

短期内高频次、多穴位施灸可能导致阳气过亢。如每日连续艾灸超过1小时或同时刺激大椎、命门等强效穴位,易出现头晕目赤等上火反应。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初期每周2-3次,单次选穴不超过4个。

4、经络不通

经络瘀阻时艾灸产生的阳气无法正常输布,可能郁而化火。多见于长期久坐、气滞血瘀人群,常伴随局部胀痛、皮肤暗沉。可在艾灸前先进行穴位按摩或刮痧疏通,重点选择足三里、三阴交等调和穴位。

5、环境因素

高温密闭环境中施灸会加重体热蓄积,夏季未保持通风或灸后立即接触冷饮都可能导致火邪内蕴。建议在25℃左右通风环境操作,灸后2小时内避免进食生冷,可用淡竹叶或金银花代茶饮清热。

艾灸后出现轻微上火症状可通过多饮水、食用梨子等凉性水果缓解。若持续出现口腔溃疡、便秘等明显热象,应立即停止艾灸并就医。日常应注意辨证施灸,湿热体质者优先选择四肢穴位,灸后适当进行八段锦等舒缓运动帮助气血运行。施灸前后保持情绪平稳,避免过度劳累加重体内火邪。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