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孩子38.5℃怎么办

|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问题描述:
孩子38.5℃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戴海江
戴海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主任医师
孩子体温38.5℃属于发热,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降温措施并观察病情变化。发热可能由感染、免疫反应或其他疾病引起,及时物理降温、适当用药、补充水分是关键。
1、物理降温是缓解孩子发热的首选方法。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腋下、四肢等部位,帮助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擦拭,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不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控制在24℃左右,避免过热或过冷。让孩子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过度包裹。
2、适当使用退烧药物有助于缓解症状。对于6个月以上的孩子,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剂量需根据体重和年龄严格遵循医嘱。6个月以下的孩子应避免自行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处理。注意观察孩子服药后的反应,如出现皮疹、呕吐等异常情况,立即停药并就医。
3、补充水分和营养是发热期间的重要支持。多给孩子喝温水、淡盐水或稀释的果汁,避免含糖饮料。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粥、面条、蔬菜汤等。避免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如果孩子食欲不振,可少量多餐,确保基本营养摄入。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并发症。如果孩子持续发热超过48小时,或出现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皮疹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通常以对症治疗为主;细菌感染则需使用抗生素。
孩子发热是常见现象,家长无需过度紧张,但需科学应对。通过物理降温、合理用药、补充水分和营养,大多数发热可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确保孩子安全康复。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化脓性链球菌感染是什么

化脓性链球菌感染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疾病,常见类型包括咽炎、皮肤感染、猩红热、蜂窝织炎,严重时可导致风湿热或急性肾小球肾炎。

1、咽炎

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咽喉部表现为咽痛、发热,可能与飞沫传播或密切接触有关,需使用青霉素V钾片、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治疗。

2、皮肤感染

皮肤脓疱疮或丹毒多由伤口接触病原体导致,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可选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外涂,严重时口服克林霉素。

3、猩红热

特征为草莓舌、全身弥漫性皮疹,与细菌毒素释放有关,需及时使用苄星青霉素肌注,配合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症状。

4、深部感染

罕见但严重的坏死性筋膜炎或败血症,表现为高热、休克,需静脉注射青霉素联合克林霉素,必要时手术清创。

接触患者后应洗手消毒,感染者避免共用物品,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并保证水分摄入,出现呼吸困难或意识改变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