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5次阅读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黄染、嗜睡、喂养困难、尿液颜色加深,严重时可出现肌张力增高或惊厥。黄疸进展顺序通常为头面部→躯干→四肢,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
1、早期表现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皮肤黄染,以面部和巩膜为主,可伴有轻微嗜睡。此时血清胆红素水平上升较快,家长需立即监测经皮胆红素值。
2、进展期表现黄疸迅速蔓延至胸腹部,婴儿出现拒奶、哭声微弱。血型不合导致的溶血可能伴随贫血貌,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红蛋白下降及网织红细胞升高。
3、危重期表现四肢及手足心出现黄染,尿液呈浓茶色,粪便颜色变浅。神经系统症状如角弓反张、眼球凝视提示胆红素水平可能超过342μmol/L。
4、并发症表现发生胆红素脑病时可见高热、抽搐、呼吸暂停,远期可能遗留听力障碍或脑瘫。ABO/Rh血型不合是常见病因,需紧急进行换血治疗。
建议家长每日在自然光下观察黄疸变化,母乳喂养需保证每日8-12次,确诊溶血性黄疸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人血白蛋白、苯巴比妥等药物并配合蓝光治疗。
同房后出血不疼可能由阴道黏膜损伤、宫颈炎、宫颈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妇科检查明确诊断。
1. 阴道黏膜损伤性生活摩擦可能导致阴道壁轻微撕裂,表现为无痛性出血。保持局部清洁,避免重复刺激,通常可自愈。
2. 宫颈炎慢性宫颈炎可能与病原体感染有关,表现为接触性出血。需进行白带常规检查,可遵医嘱使用保妇康栓、抗宫炎片或盐酸多西环素治疗。
3. 宫颈息肉宫颈良性赘生物易在接触后出血,可能与慢性炎症刺激有关。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口赘生物,需手术摘除并送病理检查。
4. 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侵犯宫颈时可能引发出血,常伴随月经异常。可通过超声检查初步判断,需采用药物抑制内膜生长或手术治疗。
建议避免剧烈性生活,穿着棉质内裤保持透气,出现反复出血应及时进行宫颈癌筛查和妇科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