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8次阅读
前列腺癌骨转移晚期症状主要包括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等。症状按严重程度从早期表现到终末期排列,可能伴随活动受限、贫血、消瘦等全身症状。
1、骨痛持续性钝痛或夜间痛加剧,常见于脊柱、骨盆和长骨,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有关。需使用镇痛药物如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双膦酸盐类药物抑制骨破坏。
2、病理性骨折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多见于承重骨如椎体或股骨,与骨质溶解破坏相关。除镇痛治疗外需考虑骨科固定手术,同时进行放疗控制局部病灶。
3、脊髓压迫椎体转移灶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表现为下肢无力、二便失禁等。需紧急行椎体成形术或减压手术,配合糖皮质激素减轻水肿。
4、高钙血症肿瘤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导致血钙升高,引发嗜睡、心律失常。需水化利尿联合降钙素或双膦酸盐治疗,严重时进行血液透析。
晚期患者建议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在控制疼痛基础上联合内分泌治疗、靶向药物及姑息放疗,同时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维持骨骼健康。
输尿管结石治疗后存在复发概率,复发风险与代谢异常、饮水不足、饮食结构失衡、基础疾病控制不佳等因素相关。
1、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代谢疾病可能导致尿液中成石物质浓度升高,需通过药物调节代谢并定期监测生化指标。
2、饮水不足:每日尿量少于2000毫升时尿液浓缩易结晶,建议保持每小时排尿100毫升以上,可通过观察尿液颜色判断补水是否充足。
3、饮食失衡:高草酸、高嘌呤或高钠饮食会促进结石形成,需限制菠菜、动物内脏等高危食物摄入,增加柑橘类水果等枸橼酸来源。
4、基础疾病:尿路感染或解剖结构异常可能导致结晶滞留,需根治感染或通过输尿管成形术矫正狭窄,复发结石常伴有腰痛、血尿等症状。
建议治疗后每半年进行泌尿系超声复查,保持每日3000毫升饮水量,根据结石成分调整膳食结构,必要时长期服用枸橼酸钾等抑制结石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