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可能由病毒感染、胆道发育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母婴传播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抗病毒治疗、胆汁引流、营养支持、手术矫正等方式干预。
1. 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宫内感染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表现为黄疸延迟消退、大便颜色变浅。治疗需静脉注射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配合保肝药物如葡醛内酯、门冬氨酸钾镁。
2. 胆道异常胆管闭锁或胆总管囊肿等发育畸形会阻碍胆汁排泄,引发进行性黄疸和陶土样便。需通过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确诊,早期可行Kasai手术或胆管重建术。
3. 代谢缺陷半乳糖血症、酪氨酸血症等遗传代谢病会造成毒性物质蓄积损伤肝脏,常伴喂养困难及发育迟缓。需采用特殊配方奶粉喂养,严重时需肝移植治疗。
4. 母婴传播乙肝病毒垂直传播可导致新生儿肝炎,需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疫苗,哺乳期母亲需持续抗病毒治疗。
患儿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母乳喂养者母亲须避免高脂饮食,人工喂养需选择富含中链甘油三酯的配方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