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2次阅读
手足口病后通常需要进行消毒。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毒可能在患者接触过的物品表面存活较长时间,消毒有助于阻断病毒传播。
手足口病患者使用过的餐具、玩具、衣物等物品需重点消毒。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可能残留病毒,消毒可降低他人感染风险。常用含氯消毒剂对物品表面进行擦拭,餐具可煮沸消毒,衣物可用热水浸泡后清洗。患者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需对马桶、便盆等及时消毒,处理粪便后需彻底洗手。室内地面、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也需定期消毒。
手足口病痊愈后2-4周内,患者仍可能通过粪便排出病毒。此期间仍需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毛巾等物品。患者痊愈后,对居住环境进行一次全面消毒更有助于消除病毒残留。保持室内通风,定期清洁消毒可减少病毒传播机会。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更需加强消毒工作。每日对玩具、桌椅、门把手等进行消毒,发现病例后需对相关区域重点消毒。家长护理患儿时也需做好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除消毒外,患病期间需让患儿充分休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补充水分。如出现持续高热、精神差、肢体抖动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