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6次阅读
宝宝喘气粗可能是感冒、支气管炎、哮喘、先天性喉喘鸣等疾病引起。
1、感冒:病毒感染导致鼻腔充血,可能伴随打喷嚏或低热。保持室内湿度,多喂温水,可遵医嘱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抗病毒口服液、布洛芬混悬液。
2、支气管炎:多由细菌感染引发,常见咳嗽伴痰鸣音。家长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盐酸氨溴索口服液、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3、哮喘:过敏原刺激导致气道痉挛,夜间症状加重。建议家长记录发作诱因,医生可能推荐沙丁胺醇气雾剂、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孟鲁司特钠颗粒。
4、先天性喉喘鸣:喉软骨发育不全引起吸气性喘鸣,多在出生后1-2个月出现。家长需调整喂奶姿势避免呛咳,严重时需耳鼻喉科评估。
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避免接触粉尘或冷空气刺激,持续喘粗气或口唇发紫应立即就医。
八个月宝宝总是挠耳朵可能与耳部湿疹、外耳道炎、中耳炎、耵聍栓塞有关。
1、耳部湿疹耳部皮肤受汗液或奶渍刺激可能引发瘙痒,表现为频繁抓挠。家长需保持耳周清洁干燥,可遵医嘱使用氧化锌软膏、氢化可的松乳膏、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
2、外耳道炎洗澡进水或不当掏耳可能导致细菌感染,伴随红肿或分泌物。建议家长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开具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硼酸酒精溶液等药物。
3、中耳炎感冒后病原体经咽鼓管入侵,宝宝可能伴有哭闹发热。需儿科就诊,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布洛芬混悬滴剂。
4、耵聍栓塞耳垢堆积硬化可能造成异物感,需耳鼻喉科医生用专业工具取出,避免自行掏挖。
家长需观察是否伴随发热、流脓等症状,避免宝宝抓伤耳朵,哺乳后及时擦净面部残留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