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肿瘤科 > 肿瘤综合科

患者癌症晚期还要不要治疗

| 1人回答 | 36次阅读

问题描述:
患者癌症晚期还要不要治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健鹏
陈健鹏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癌症晚期患者仍需根据个体情况考虑治疗,主要方式包括姑息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疼痛管理。

1、姑息治疗

以缓解症状为主,通过药物控制疼痛、恶心等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常用药物包括吗啡缓释片、帕洛诺司琼等。

2、靶向治疗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使用药物,如厄洛替尼针对EGFR突变。需进行基因检测确认适用性,可能延长生存期。

3、免疫治疗

通过PD-1抑制剂等激活免疫系统对抗肿瘤,适用于部分晚期患者,需评估免疫微环境状态。

4、疼痛管理

采用三阶梯止痛方案,从非阿片类药物到强阿片类药物渐进使用,配合辅助药物减轻副作用。

建议患者与主治医生充分沟通,结合身体状况、治疗目标和家庭支持等因素综合决策,同时注意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导致胰腺癌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胰腺癌可能由遗传因素、吸烟酗酒、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等原因引起,高危人群需定期筛查。

1、遗传因素:

约10%胰腺癌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史,BRCA2等基因突变显著增加风险。建议有家族史者进行基因检测,高危人群需每半年做腹部超声和肿瘤标志物检查。

2、吸烟酗酒:

烟草中亚硝胺可直接损伤胰腺细胞,每日吸烟20支以上风险增加2倍。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具有细胞毒性,长期酗酒者需彻底戒断并补充维生素B族。

3、慢性胰腺炎:

胰腺反复炎症导致导管上皮异型增生,15年以上病史者癌变概率达5%。需控制甘油三酯水平,使用胰酶肠溶胶囊改善消化功能,疼痛发作时可选用曲马多缓释片。

4、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促进胰腺细胞异常增殖,病程超5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风险升高50%。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可选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西格列汀等降糖药物。

保持规律作息,减少红肉及加工食品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风险,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做CA19-9检测。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