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肿瘤科 > 肿瘤综合科

鼻咽癌放疗后牙齿坏了怎么办?

|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问题描述:
鼻咽癌放疗后牙齿坏了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立红
张立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鼻咽癌放疗后牙齿损坏可通过口腔护理、药物治疗、修复治疗、营养支持和定期复查等方式改善。鼻咽癌放疗后牙齿损坏通常由放射线损伤唾液腺、口腔黏膜炎症、龋齿加速发展、牙周组织萎缩和骨质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口腔护理

放疗后唾液分泌减少会导致口腔环境干燥,增加龋齿风险。建议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配合软毛牙刷轻柔清洁,避免损伤牙龈。餐后使用生理盐水漱口,减少食物残渣滞留。避免进食过硬或过冷过热食物,防止牙齿敏感或崩裂。可选用人工唾液喷雾缓解口干症状。

2、药物治疗

出现牙龈炎时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控制炎症。对于放射性龋齿,可选用氟化钠甘油糊剂局部涂抹。若继发真菌感染,需使用制霉菌素含漱液。疼痛明显时可短期应用对乙酰氨基酚片,但需避免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加重胃肠刺激。所有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口腔科医师指导。

3、修复治疗

对于严重缺损可考虑全瓷冠修复,其生物相容性较好且不影响后续影像学检查。牙体大面积缺损时可选择高嵌体或桩核冠修复。牙齿松动达三度时需拔除后行种植义齿修复,但需评估颌骨放射性骨坏死风险。活动义齿应避免金属基托,防止放疗部位黏膜受压。

4、营养支持

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如奶酪、豆腐等,每日保证足够优质蛋白摄入。补充维生素D3促进钙质吸收,可适量食用深海鱼类和蛋黄。避免高糖饮食,减少碳酸饮料摄入。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使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粉,维持口腔黏膜修复所需营养。

5、定期复查

放疗结束后第一年每3个月进行口腔专科检查,之后每6个月复查一次。通过全景片监测牙槽骨密度变化,早期发现放射性骨坏死。定期进行牙周洁治控制菌斑,但避免过度刮治损伤软组织。出现牙齿异常松动、颌骨疼痛或口腔溃疡不愈时需立即就诊。

鼻咽癌放疗后患者需终身保持口腔卫生,每日使用牙线清洁牙间隙,睡眠时可佩戴含氟托盘预防龋齿。饮食注意温度适宜且营养均衡,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戒烟限酒以减少口腔黏膜刺激,适当进行张口训练防止颞下颌关节僵硬。建议每半年进行系统性口腔健康评估,由口腔科与肿瘤科医师共同制定个性化维护方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肿瘤复发意味着什么

肿瘤复发意味着之前经过治疗得到控制的肿瘤再次出现或进展。复发可能发生在原发部位或转移到其他器官,通常与肿瘤细胞的残留、耐药性、免疫逃逸等因素有关。复发后的治疗需要根据肿瘤类型、分期、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方案,可能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 1、复发原因:肿瘤复发可能与肿瘤细胞的残留、耐药性、免疫逃逸等因素有关。残留的肿瘤细胞在治疗过程中未被完全清除,可能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增殖。耐药性是指肿瘤细胞对治疗药物产生抵抗,导致治疗效果下降。免疫逃逸是指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 2、复发类型:肿瘤复发可分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局部复发是指肿瘤在原发部位再次出现,远处转移是指肿瘤细胞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到其他器官或组织。局部复发通常与手术切除不彻底或放疗剂量不足有关,远处转移则与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密切相关。 3、复发诊断:肿瘤复发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病理学检查等多种手段。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等可以帮助发现肿瘤的复发部位和范围。肿瘤标志物如CEA、CA125、PSA等可以辅助判断肿瘤的活性。病理学检查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分析,可以明确复发的肿瘤类型和性质。 4、复发治疗:肿瘤复发的治疗需要根据肿瘤类型、分期、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方案。手术切除是局部复发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可以考虑放疗或介入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是远处转移的主要治疗手段,具体方案需要根据肿瘤的分子特征和患者的耐受性选择。 5、复发预防:预防肿瘤复发需要综合治疗后的长期管理和随访。定期复查可以早期发现复发的迹象,及时干预。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复发风险。心理支持和康复训练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肿瘤复发后的护理需要关注患者的营养、运动和心理状态。饮食上建议选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类、瘦肉、蔬菜、水果等,避免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太极等可以增强体质,改善心理状态。心理支持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的交流,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