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儿童驱虫药通常建议在春秋两季服用,具体时间需结合当地寄生虫流行特点、孩子接触感染源概率及医生评估决定。
1、春季驱虫寄生虫在温暖环境中活跃度升高,春季服药可有效预防蛔虫、蛲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家长需注意孩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
2、秋季驱虫夏季接触污染水源或生冷食物概率增加,秋季服药可清除潜在感染。建议家长避免让孩子赤脚在泥土中玩耍。
3、流行区用药寄生虫病高发地区可能需增加驱虫频次。家长需定期检查孩子是否有夜间磨牙、腹痛等寄生虫感染征兆。
4、医嘱调整若孩子存在营养不良或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医生可能建议特定时期加强驱虫。家长应保留孩子服药记录供复诊参考。
驱虫期间可适量增加南瓜子、胡萝卜等辅助性食物,但须以临床驱虫药物为主,所有用药必须严格遵循儿科医师指导。
小儿湿疹治疗需注意皮肤保湿、避免刺激物、合理用药及饮食调整,常见诱发因素包括遗传过敏体质、环境干燥、接触性刺激物及食物过敏。
1、皮肤保湿每日使用无香料低敏润肤霜,建议家长选择含神经酰胺或凡士林成分的保湿剂,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效果最佳。
2、避免刺激家长需选用纯棉衣物,避免羊毛化纤材质,洗涤时用中性洗衣液。环境温度保持22-26℃,湿度维持在50%-60%。
3、规范用药中重度湿疹需遵医嘱使用0.1%他克莫司软膏、1%氢化可的松乳膏或0.03%吡美莫司乳膏,家长需严格掌握用药周期。
4、饮食管理母乳喂养儿母亲应忌口海鲜等高敏食物,添加辅食需逐样试喂,常见致敏食物包括鸡蛋、牛奶、花生等。
治疗期间家长需定期修剪患儿指甲防止抓挠,若皮损渗液或发热需立即就医,长期反复发作建议完善过敏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