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婴儿吞入异物一般不会一直发烧,但若异物导致感染或消化道梗阻,可能出现持续发热。吞入异物后是否发热与异物种类、滞留部位及是否引发并发症有关。
多数情况下,婴儿吞入光滑小体积异物如塑料珠、硬币等,可通过消化道自然排出,通常不会引起发热。此时可能仅表现为短暂拒食、流涎或轻微呕吐,体温多保持正常。家长需观察婴儿排便情况,确认异物是否排出,期间可给予流质饮食帮助肠道蠕动。若异物卡在食管或胃部,可能引发局部黏膜损伤,出现间歇性低热,但很少超过38℃。此时需通过X光定位异物位置,医生可能使用内镜取出。
少数情况下,尖锐异物如别针、鱼刺等可能刺穿消化道壁,导致纵隔感染或腹膜炎,此时会出现持续高热、拒食、腹胀等症状。带菌异物如腐烂食物残渣可能诱发肠道感染,引起腹泻伴发热。植物性异物如花生易在气道滞留导致吸入性肺炎,出现咳嗽、喘息及反复发热。这些情况需立即就医,通过CT检查明确并发症,可能需手术清除异物并抗感染治疗。
家长发现婴儿吞入异物后,应避免催吐或盲目喂食,记录吞入时间、异物特征及现有症状。保持婴儿安静体位,监测体温变化频率,每2小时测量一次。如出现发热超过38.5℃、呕吐物带血、呼吸困难等症状,须立即急诊处理。日常应将纽扣电池、磁力珠等危险物品放在婴儿无法触及的地方,选择直径超过4厘米的玩具以避免误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