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6次阅读
宝宝37.6℃伴腹泻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物理降温、观察症状、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腹泻可能由饮食不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乳糖不耐受、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暂停添加新辅食,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母乳喂养可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可暂时稀释浓度。可给予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或刺激性食物。若存在乳糖不耐受,需更换无乳糖配方奶粉。
2、补充水分
每2小时补充口服补液盐Ⅲ预防脱水,每次腹泻后额外补充50-100ml液体。可选用米汤、淡盐水或专用补液溶液,少量多次喂服。观察尿量及口唇湿润度,若4小时无排尿需警惕脱水。
3、物理降温
37.6℃属于低热,优先用温水擦浴降温,重点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保持室温22-24℃,减少衣物包裹。禁止使用酒精擦浴,避免服用退热药,持续监测体温变化。
4、观察症状
记录腹泻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若出现血便、持续呕吐、嗜睡、眼窝凹陷等表现,提示病情加重。监测体温波动情况,发热超过48小时或超过38.5℃需及时干预。
5、就医检查
腹泻超过3天或每日超过8次应就诊,粪便常规检查可鉴别感染类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适用于秋冬季腹泻。血常规异常可能需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须严格遵医嘱。
保持宝宝臀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注意奶瓶餐具消毒,护理人员需规范洗手。避免擅自使用止泻药,体温升高时可适当增加哺乳频率。若精神状态差、哭闹不安或出现脱水体征,应立即前往儿科急诊。
小羊刚出生脐带一般需要剪断,脐带处理是新生羔羊护理的重要环节。
新生羔羊的脐带通常在出生后自然断裂或由母羊舔断,但人工饲养环境下建议用消毒剪刀在距离腹部3-5厘米处剪断。脐带前需用碘伏对剪刀和脐带根部消毒,剪断后再次用碘伏涂抹断端防止感染。未及时处理的脐带可能因拖地沾染粪便或泥土,增加脐炎风险。脐炎可引发发热、食欲减退甚至败血症,需用头孢噻呋钠注射液或恩诺沙星注射液进行抗菌治疗。
若羔羊出生时脐带已自然断裂且断端整齐,无须重复剪断,但需检查是否有出血或异常分泌物。部分品种羔羊脐带较粗时可能出现持续渗血,需用无菌纱布按压止血并涂抹云南白药粉。特殊情况下如脐带过短或脐疝迹象,应立即联系兽医处理避免内脏脱出。
保持产房干燥清洁,定期更换垫草,避免羔羊脐带接触污水。观察羔羊3天内脐带干燥脱落情况,若出现红肿流脓、体温升高需及时就医。母羊产后营养补充有助于提高初乳抗体含量,降低羔羊感染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