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血液内科

血清总t3偏低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问题描述:
血清总t3偏低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书信
张书信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主任医师
血清总T3偏低可能由甲状腺功能减退、营养不良、慢性疾病、药物影响、碘缺乏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等方式干预。
1、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是导致血清总T3偏低的常见原因,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手术或放射性碘治疗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体重增加、皮肤干燥等症状。治疗可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50-200μg/天,并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
2、营养不良:长期饮食不均衡或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能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导致血清总T3水平下降。建议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鱼类、豆类,并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3、慢性疾病:慢性肝病、肾病等疾病可能影响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和分泌,导致血清总T3偏低。治疗需针对原发疾病,如慢性肝病患者可服用保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片75mg/次,每日3次。
4、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β受体阻滞剂等可能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或转化,导致血清总T3水平下降。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停用或更换药物。
5、碘缺乏: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必需元素,长期碘摄入不足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血清总T3偏低。建议通过食用碘盐、海带、紫菜等富含碘的食物补充碘元素。
日常饮食中应注重均衡营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改善身体代谢功能。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或调整生活方式。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动脉血压的形成主要与心脏泵血功能、外周血管阻力、血液容量及血管弹性有关,影响因素包括心输出量、血管阻力、血液黏稠度和血管壁弹性。

1、心输出量:

心脏收缩时射出的血液量直接影响动脉血压,心输出量增加会导致收缩压升高。长期高血压可能与心肌肥厚或瓣膜疾病有关,表现为心悸、气促,需遵医嘱使用美托洛尔、硝苯地平或依那普利等药物。

2、血管阻力:

小动脉收缩程度决定外周阻力,阻力增大时舒张压显著上升。动脉粥样硬化或肾素分泌异常可导致阻力异常,伴随头晕、视物模糊,可采用阿托伐他汀、氯沙坦等药物干预。

3、血液容量:

循环血容量过多会使血压升高,常见于钠盐摄入过量或肾功能异常。急性容量负荷过重可能出现水肿、呼吸困难,限制钠盐摄入并配合呋塞米等利尿剂可改善。

4、血管弹性:

大动脉壁弹性减退时脉压差增大,多见于动脉硬化或老龄化。血管钙化可导致搏动性头痛,需控制血脂并使用氨氯地平、雷米普利等血管活性药物。

保持低盐饮食、规律有氧运动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测量动态血压。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