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皮肤性病科

荨麻疹化验血有哪几项要查

|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问题描述:
荨麻疹化验血有哪几项要查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晓彦
王晓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

荨麻疹患者通常需要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总IgE、过敏原特异性Ig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项目。荨麻疹可能与感染、过敏、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通过血液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

1、血常规

血常规是荨麻疹的常规检查项目,主要观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指标的变化。急性荨麻疹可能伴有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存在细菌感染。慢性荨麻疹可能出现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可能与病毒感染或免疫异常有关。血常规检查简单快捷,能够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性因素。

2、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或感染时会明显升高。荨麻疹患者检查C反应蛋白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或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可能提示需要抗感染治疗。该指标与血常规联合检测,能更准确评估机体的炎症状态。

3、总IgE

总IgE水平检测可帮助判断荨麻疹是否与过敏反应有关。IgE是介导I型变态反应的主要抗体,其水平升高常见于过敏性疾病。荨麻疹患者若总IgE明显增高,提示可能存在过敏因素。但总IgE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过敏,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4、过敏原特异性IgE

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可明确具体过敏原,如尘螨、花粉、食物等。通过检测能找到引起荨麻疹的特定过敏物质,有助于针对性避免接触。该检查对过敏性荨麻疹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但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荨麻疹患者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提示可能存在过敏或寄生虫感染。该指标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帮助判断荨麻疹的病因类型。严重增高时还需考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疾病。

荨麻疹患者在检查期间应避免搔抓皮肤,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热水浴和剧烈运动。饮食上注意记录可疑食物,避免已知过敏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疲劳。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湿疹引起的皮肤皲裂

湿疹引起的皮肤皲裂可通过保湿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生物制剂等方式改善。湿疹可能与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异常、环境刺激、遗传因素、微生物感染等有关,通常表现为红斑、瘙痒、脱屑、渗出、皲裂等症状。

1、保湿护理

湿疹皲裂与皮肤干燥直接相关,需选用含尿素、神经酰胺、甘油等成分的保湿霜,每日多次涂抹以修复皮肤屏障。避免使用含酒精或香精的护肤品,沐浴时水温不宜过高,清洁后立即涂抹保湿剂。家长需为儿童选择无刺激的婴幼儿专用保湿产品,并定期补涂。

2、外用药物

糖皮质激素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可缓解炎症和皲裂,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适用于面部或长期使用。合并感染时可联用莫匹罗星软膏抗细菌,或联用酮康唑乳膏抗真菌。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按疗程使用,避免自行增减剂量。

3、口服药物

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可减轻瘙痒,严重湿疹可短期口服泼尼松片控制炎症。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胶囊适用于顽固性病例,需监测肝肾功能。合并感染时需根据病原体选择阿奇霉素分散片或伊曲康唑胶囊等抗生素或抗真菌药。

4、光疗

窄谱中波紫外线疗法适用于广泛性湿疹皲裂,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和促进皮肤修复改善症状。治疗需在专业机构进行,通常每周2-3次,累积剂量需严格控制以避免皮肤光老化等副作用。光疗期间需加强保湿和防晒护理。

5、生物制剂

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可靶向抑制IL-4和IL-13信号通路,适用于中重度特应性皮炎伴皲裂。需皮下注射给药,常见不良反应为结膜炎和注射部位反应。使用前需排除活动性感染,治疗期间避免接种活疫苗。

湿疹皲裂患者需避免搔抓和摩擦患处,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室内保持适宜湿度。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及高组胺食物摄入,补充富含维生素A、E的食物如胡萝卜、坚果。若皲裂持续加重或出现化脓,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