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小儿麻痹症状一般发生在几岁以上的

| 1人回答 | 80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麻痹症状一般发生在几岁以上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儿麻痹症状一般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3岁婴幼儿风险较高。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未接种疫苗的儿童。

小儿麻痹症发病年龄与免疫状态密切相关。未完成疫苗接种的1-2岁婴幼儿最易感,此阶段母体抗体逐渐消失而自身免疫力尚未健全。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7-14天。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等前驱表现,随后可能出现非对称性肢体弛缓性瘫痪。在疫苗普及前,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其中1岁以下婴儿占比最高。

随着全球脊灰疫苗接种计划的实施,6月龄至5岁儿童完成基础免疫后发病率显著降低。但免疫空白地区仍可能出现病例,特别是未接种疫苗的3-5岁幼儿。病毒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后,部分患儿会遗留永久性肌肉萎缩或畸形。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所有儿童在出生后2、3、4月龄各接种一剂脊灰疫苗,4岁时加强免疫一次以维持保护效果。

家长应按时带儿童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注意饮食卫生与环境卫生。如发现儿童出现发热伴肢体无力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排查。康复期患儿需进行物理治疗改善运动功能,避免关节挛缩。保持均衡营养有助于神经修复,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吸收。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治疗小儿肠炎的药物都有哪些

治疗小儿肠炎可通过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益生菌等药物缓解症状。小儿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免疫力低下、环境不洁等原因引起。 1、蒙脱石散:蒙脱石散是一种常用的止泻药物,能够吸附肠道内的毒素和水分,减少腹泻次数。每次剂量为1袋3克,每日3次,溶于温水后服用。适用于病毒性或细菌性肠炎引起的腹泻。 2、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能够补充因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每袋溶于250毫升温水中,根据患儿体重和脱水程度调整剂量。适用于轻度或中度脱水的患儿。 3、益生菌:益生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腹泻症状。常见的益生菌包括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每日1-2次,每次1袋1克,溶于温水或牛奶中服用。适用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肠炎。 4、抗生素:细菌性肠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阿莫西林剂量为每日20-40毫克/公斤,分2-3次口服;头孢克肟剂量为每日8毫克/公斤,分2次口服。适用于明确细菌感染的患儿。 5、止吐药物:对于伴有呕吐的患儿,可使用止吐药物如多潘立酮。多潘立酮剂量为每次0.25-0.5毫克/公斤,每日3次,饭前服用。适用于呕吐症状明显的患儿。 日常护理中,患儿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油腻、辛辣食物,适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推荐食用米粥、蒸苹果、香蕉等易消化食物。家长需注意手部卫生,定期清洁患儿的生活环境,避免交叉感染。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