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血管外科 > 血管瘤

怎么判断是不是血管瘤

| 1人回答 | 70次阅读

问题描述:
怎么判断是不是血管瘤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刘长生
刘长生 浙医二院 副主任医师
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疾病,可分为管状血管瘤等不同类型,呈紫红色,形状不规则。海绵状血管瘤表面呈蓝紫色。血管瘤的类型比较多,有的血管瘤能够在体表看见,比如草莓状血管瘤、樱桃状血管瘤,可以看到高出于体表的、红色的、范围比较局限的瘤体,可以进行激光治疗、冷冻治疗,能够有效的以最微创的方式、最小的痛苦解决血管瘤的问题。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脑血管瘤介入手术后头疼是怎么回事

脑血管瘤介入手术后头疼可能由手术创伤、脑血管痉挛、颅内压变化、麻醉反应或心理因素引起,通常可通过药物缓解、体位调整、补液治疗、心理疏导等方式改善。

1、手术创伤:

介入手术中导管和栓塞材料对血管壁的机械刺激可能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引发头痛。这种疼痛多集中在手术侧颞部或枕部,呈钝痛或胀痛,一般术后3-5天逐渐减轻。医生可能会开具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对症处理。

2、脑血管痉挛:

手术操作可能刺激脑血管引起痉挛性收缩,导致脑供血不足性头痛。这种疼痛常表现为全头紧缩感,可能伴随恶心、视物模糊。临床常用尼莫地平片、法舒地尔注射液等钙离子拮抗剂扩张血管,同时建议保持血压稳定。

3、颅内压变化:

栓塞材料植入后可能改变局部血流动力学,引起颅内压波动。患者可能出现搏动性头痛,尤其在咳嗽或弯腰时加重。通过甘露醇注射液脱水降压或调整头高脚低体位可缓解,需密切监测瞳孔和意识状态。

4、麻醉反应:

全身麻醉药物代谢过程中可能引发血管扩张性头痛,多位于前额或双侧太阳穴,体位改变时加剧。这种疼痛通常48小时内自行消退,必要时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镇痛药物。

5、心理因素:

手术应激和疾病焦虑可能诱发紧张性头痛,表现为头部束带样紧箍感。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放松训练可有效改善症状,严重时可短期应用阿普唑仑片等抗焦虑药物。

术后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避免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饮食选择低盐高蛋白的鱼肉、蛋奶等,补充维生素B族促进神经修复。卧床时抬高床头30度,早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颈部放松操。若头痛持续加重伴呕吐、意识改变,需立即复查头颅CT排除出血或脑水肿等并发症。恢复期建议每周监测血压,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6个月内定期随访脑血管造影评估栓塞效果。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