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妇产科

易栓症做什么检查

| 1人回答 | 45次阅读

问题描述:
易栓症做什么检查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巩丽
巩丽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治医师

易栓症需通过凝血功能检查、抗磷脂抗体检测、蛋白C与蛋白S活性测定、抗凝血酶Ⅲ活性检测、基因检测等明确诊断。易栓症可能与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获得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长期卧床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反复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症状。

1、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功能检查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等指标,可评估血液凝固系统的整体状态。易栓症患者可能出现APTT缩短、D-二聚体升高等异常,提示高凝倾向。需结合其他专项检查综合判断,避免单一指标误诊。

2、抗磷脂抗体检测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等,阳性结果提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可能。该病属于获得性易栓症,常伴随流产、血小板减少等症状。需重复检测以排除一过性抗体升高,确诊后需长期抗凝治疗。

3、蛋白C与蛋白S活性测定

蛋白C和蛋白S是天然抗凝物质,其活性降低会导致血栓风险增加。遗传性蛋白C缺乏症患者活性常低于正常值50%,新生儿期可能发生暴发性紫癜。检测前需停用华法林等影响结果的药物,避免假性降低。

4、抗凝血酶Ⅲ活性检测

抗凝血酶Ⅲ能抑制凝血酶活性,其缺乏可通过发色底物法测定。遗传性AT-Ⅲ缺乏者活性多低于60%,血栓发生率较高。肝素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假性正常化,建议在非抗凝期复查确认。

5、基因检测

针对F5莱顿突变、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等遗传性易栓症基因进行测序,阳性结果具有家族遗传咨询价值。但需注意基因检测不能替代功能检查,部分突变携带者可能终身无血栓事件。

确诊易栓症后应避免久坐久站,长途旅行时穿戴弹力袜,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饮食需均衡摄入维生素K含量稳定的蔬菜,控制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定期监测凝血指标,妊娠期或手术前需调整抗凝方案,突发肢体肿胀或胸痛需立即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来月经量少黑色怎么回事

月经量少且颜色发黑可能由内分泌失调、宫腔粘连、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损伤、贫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月经是女性生殖系统周期性变化的生理表现,正常经血呈暗红色,若出现经量减少且颜色发黑,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1、内分泌失调

长期精神压力大、过度节食或肥胖可能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影响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典型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减少,经血因氧化时间延长呈现黑色。可通过规律作息、放松心情缓解,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等药物调节。

2、宫腔粘连

多次人工流产、宫腔操作或感染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形成粘连组织阻碍经血排出。患者常伴有痛经加重、经期缩短,淤积的经血氧化后颜色加深。需通过宫腔镜手术分离粘连,术后使用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促进内膜修复。

3、多囊卵巢综合征

雄激素水平过高及胰岛素抵抗会导致卵泡发育障碍,表现为月经稀发、经量减少,经血滞留宫腔时间延长而颜色变深。常伴随痤疮、多毛等症状。建议控制体重,遵医嘱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激素,配合二甲双胍片改善代谢。

4、子宫内膜损伤

反复宫腔操作、结核性子宫内膜炎等可导致内膜基底层破坏,使功能层生长受限。临床表现为月经量持续减少,经血颜色暗沉。需根据病因治疗,如抗结核治疗或使用结合雌激素片促进内膜增生。

5、贫血

长期铁摄入不足或慢性失血会造成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经血中含氧量降低而呈现黑色。患者多伴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可通过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改善,重度贫血需服用琥珀酸亚铁片等铁剂。

建议记录月经周期变化情况,避免过度节食和剧烈运动,注意腹部保暖。若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或伴随严重痛经、非经期出血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激素六项和超声检查。日常可适量食用红枣、枸杞等补血食物,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内分泌调节。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