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宝宝发烧用了退烧药两小时不退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环境温度、补充水分、观察伴随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发烧可能与感染、脱水、免疫反应、中暑、药物反应等因素有关。
1、物理降温
用温水擦拭宝宝额头、颈部、腋窝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退热贴可辅助贴于额头或太阳穴,但需避开眼周皮肤。若宝宝出现寒战或皮肤发紫应立即停止降温。
2、调整环境温度
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减少衣物覆盖,选择透气棉质衣物。避免将宝宝置于空调直吹处,可适当使用加湿器维持空气湿度在50%-60%。发热期间禁止包裹过厚或使用电热毯。
3、补充水分
少量多次喂服温开水、母乳或口服补液盐,6个月以上宝宝可饮用稀释的苹果汁。观察排尿量及尿液颜色,若4小时无排尿或尿色深黄需警惕脱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诱发呕吐。
4、观察伴随症状
监测体温变化频率为每30分钟一次,记录最高温度及波动规律。注意是否出现、精神状态变化、皮疹、抽搐等表现。若出现反复呕吐、意识模糊、呼吸急促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5、及时就医
3个月以下婴儿体温超过38摄氏度、3个月以上持续高热24小时或退烧药无效时,应就诊儿科。可能需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排查肺炎、尿路感染等疾病。医生可能调整用药方案或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交替治疗。
发热期间保持宝宝卧床休息,饮食选择米汤、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高脂饮食。退热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每日监测体温3次直至稳定。注意退烧药使用间隔不少于4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不可自行增加剂量或混用不同退烧药。若发热伴随腹泻需特别注意补液,出现嗜睡、拒食等异常及时返诊复查。
吃发霉的木耳可能会中毒。发霉的木耳可能含有霉菌毒素,食用后可能导致中毒反应。木耳发霉后通常会产生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这些毒素可能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建议避免食用发霉的木耳,选择新鲜、干燥且无霉变的木耳。
木耳在储存过程中如果受潮或保存不当,容易滋生霉菌。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毒素,这些毒素即使在高温烹饪下也难以完全破坏。食用发霉的木耳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起肝脏损伤或其他系统性中毒反应。部分人群对霉菌毒素更为敏感,如儿童、老年人或免疫力较低者,中毒风险更高。
木耳本身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含有膳食纤维、多糖类物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正确保存的木耳不会产生毒素,可以安全食用。购买时应选择干燥、无异味、无霉斑的木耳,储存时保持环境干燥通风。如果发现木耳表面出现霉斑、颜色异常或有霉味,应立即丢弃,不可食用。烹饪前可将木耳浸泡在清水中,观察是否有异常变化。
如果不慎食用了发霉的木耳并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采取洗胃、活性炭吸附或对症支持治疗等措施。平时应注意食材的保存条件,避免因储存不当导致霉变。对于干燥的菌类食材,可密封后放置于阴凉干燥处,或冷藏保存以延长保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