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普通内科

发烧发抖是什么情况?

|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问题描述:
发烧发抖是什么情况?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婷婷
李婷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发烧发抖可能是由感染、体温调节异常、药物反应、代谢紊乱、神经系统异常等原因引起的,通常表现为寒战、肌肉震颤、皮肤苍白等症状。发烧发抖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治疗、补充水分、调整环境温度、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

1、感染

感染是引起发烧发抖的常见原因,可能与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症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咳嗽、尿频、畏寒等症状。细菌或病毒感染可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寒战和高热。治疗需针对病原体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或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颗粒。家长需注意观察儿童精神状态,及时测量体温。

2、体温调节异常

体温调节异常可能与中暑、甲状腺功能亢进、下丘脑病变等因素有关,常见于高温环境或内分泌疾病患者,表现为突发寒战后迅速高热。这种情况需立即脱离高温环境,用温水擦拭身体降温。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需遵医嘱使用甲巯咪唑片,同时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症状。

3、药物反应

药物反应引起的发烧发抖可能与疫苗接种、抗生素使用、麻醉药物等因素有关,通常在用药后1-2小时内出现寒战和低热。这种情况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监测体温变化。严重过敏反应需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轻微反应可服用氯雷他定片缓解症状。家长需保留药物说明书以备就医时参考。

4、代谢紊乱

代谢紊乱如低血糖、尿毒症、电解质失衡可能导致发烧发抖,常见于糖尿病患者或肾功能不全患者,伴随冷汗、意识模糊等症状。低血糖需立即进食含糖食物,严重者需静脉注射葡萄糖注射液。尿毒症患者需进行透析治疗,同时监测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

5、神经系统异常

神经系统异常如脑膜炎、癫痫、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能引起发烧发抖,通常伴随头痛、颈强直、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脑膜炎需紧急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癫痫发作需使用地西泮注射液控制症状。这类情况必须立即就医,进行腰椎穿刺或脑电图检查明确诊断。

发烧发抖时应保持环境温度适宜,穿着透气衣物,避免过度包裹导致体温继续升高。适量饮用温水或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避免油腻食物加重胃肠负担。若体温超过38.5度或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意识改变、皮疹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儿童发烧时家长需每2小时监测体温,记录发热时间和伴随症状,就医时向医生详细描述病情变化过程。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输完抗生素还是发烧怎么办

输完抗生素后仍发烧可能与用药时间不足、病原体耐药、合并其他感染等因素有关,需结合血常规、药敏试验等检查明确原因。治疗方式主要有调整抗生素方案、排查非感染性发热、加强物理降温、补液支持、监测生命体征等。

1、调整抗生素方案

细菌对当前抗生素耐药时需更换敏感药物,如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调整为头孢克肟分散片。病毒或真菌感染需改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胶囊或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胶囊。用药前需完善痰培养、血培养等检查明确病原体。

2、排查非感染性发热

肿瘤热、结缔组织病等非感染因素可能导致持续发热,需检查抗核抗体谱、肿瘤标志物等。药物热需停用可疑致敏药物如苯妥英钠片。中枢性发热需通过脑脊液检查排除颅内感染。

3、加强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温水擦浴或冰袋冷敷大血管处。保持室温22-24℃并减少衣物覆盖。禁用酒精擦浴以免皮肤吸收中毒。发热伴寒战时可暂缓物理降温。

4、补液支持治疗

高热导致脱水时需静脉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口服补液盐散Ⅲ调节电解质。心功能不全者需控制输液速度。监测尿量及皮肤弹性评估脱水程度。

5、监测病情变化

每4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热型,观察有无皮疹、意识改变等新发症状。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3%需警惕重症肺炎。白细胞计数骤升可能提示脓毒症进展。

发热期间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选择米汤、果汁等易吸收液体。饮食以清蒸鱼、南瓜粥等低脂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刺激。卧床休息时每2小时翻身拍背,保持口腔清洁。若72小时内体温未降或出现抽搐、呼吸困难需立即复诊。家长需注意儿童有无嗜睡、拒食等危险信号,老年人需防范脱水导致的低血压。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