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神科

如何理解急性应激障碍

| 1人回答 | 94次阅读

问题描述:
如何理解急性应激障碍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沈华
沈华 江苏省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急性应激障碍,是在剧烈的异乎寻常的精神刺激生活事件或者是持续困境的作用下,引发的精神障碍,它是以极具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比方说火灾、地震,意外事故、亲人死亡等等。典型的急性应激障碍最开始出现茫然状态,整个病人表情呆滞一片茫然,出现了不语不动,呆若木鸡,对外界的刺激没有反应,伴随着心动过速,出汗、脸红、呼吸急促等的一些变化,症状一般在受到刺激性事件或者是应激性刺激的这个影响下几分钟之内出现,并且在两到三天内消失或者是变得十分的轻微。于诊断应激,首先要明确应激的,您疾病的严重程度,还有您目前的临床表现,应急的来源了。其病程与预后也与及早消除精神因素有关治疗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心里治疗,环境治疗,饮食治疗。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强迫症自我恢复最好方法

强迫症可通过心理调节、行为训练、生活方式优化等方式进行自我恢复。强迫症通常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压力过大、创伤经历、环境刺激等原因有关。 1、心理调节:认知行为疗法是强迫症自我恢复的重要方法,通过识别和纠正不合理思维,减少强迫行为。可以尝试记录强迫思维,分析其不合理性,逐步改变认知模式。冥想和正念练习也能帮助缓解焦虑情绪,增强自我控制力。 2、行为训练:暴露与反应预防是行为训练的核心,通过逐步接触引发强迫的情境,抑制强迫行为。例如,对于反复洗手的强迫行为,可以设定逐步减少洗手次数的计划,坚持执行。自我奖励机制有助于强化积极行为。 3、生活方式优化: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有助于调节神经递质平衡。适当运动如散步、瑜伽等,能缓解焦虑情绪,改善心理健康。避免过度摄入咖啡因和酒精,这些物质可能加重强迫症状。 4、社交支持:与家人、朋友或支持团体分享感受,获得情感支持,减轻心理压力。参加心理互助小组,与有类似经历的人交流,学习应对策略。社交互动有助于分散注意力,减少强迫思维的频率。 5、环境调整:减少接触可能引发强迫的刺激,例如整理居住环境,避免杂乱无章。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心理平衡。 日常生活中,建议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和镁的食物,如全谷物、坚果和绿叶蔬菜,有助于神经系统的健康。规律运动如慢跑、游泳等,能促进内啡肽分泌,改善情绪。同时,避免过度关注强迫症状,保持积极心态,逐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