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什么是面部肌肉萎缩症

|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问题描述:
什么是面部肌肉萎缩症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邵自强
邵自强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面部肌肉萎缩症是指因神经损伤、肌肉病变或代谢异常导致的面部肌肉体积缩小和功能减退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不对称、表情减少、咀嚼困难等症状。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外伤、感染、自身免疫疾病、神经退行性病变等。

1、遗传因素

部分面部肌肉萎缩症与基因突变有关,如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由D4Z4区域基因异常导致。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面部肌肉无力,伴随肩胛骨翼状突起。基因检测可辅助诊断,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康复训练可延缓肌肉功能退化。

2、外伤损伤

面部外伤或手术可能损伤面神经分支,导致支配区域肌肉失用性萎缩。常见于颧骨骨折后颧大肌萎缩,或腮腺手术后面神经颞支损伤。早期可通过神经修复术联合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神经营养药物干预。

3、感染因素

莱姆病、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可能引发面神经炎,长期未愈会导致肌肉萎缩。表现为单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急性期需使用阿昔洛韦片抗病毒,配合泼尼松片减轻神经水肿。

4、自身免疫疾病

重症肌无力可能选择性累及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出现晨轻暮重的肌无力症状。新斯的明注射液可暂时改善症状,长期需服用硫唑嘌呤片等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进展。

5、神经退行性变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晚期可能波及脑干运动神经元,导致舌肌和面部肌肉萎缩。利鲁唑片可延缓疾病进展,但无法逆转已萎缩的肌肉组织,需通过胃造瘘维持营养。

面部肌肉萎缩症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B族。避免过度疲劳导致肌肉代偿性损伤,可进行面部肌肉按摩和低频电刺激。建议定期复查肌电图评估神经肌肉功能,合并吞咽困难时应调整食物质地防止误吸。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手腕脉搏处疼痛是什么

手腕脉搏处疼痛可能与桡动脉炎、腱鞘炎、腕管综合征、外伤或痛风性关节炎等因素有关。常见表现包括局部红肿、活动受限、刺痛或搏动性疼痛,建议结合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指标明确诊断。

1. 桡动脉炎

桡动脉炎多因血管内膜炎症导致血流受阻,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或感染有关。典型症状为脉搏处压痛伴皮肤温度升高,严重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急性期需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抗炎药物,慢性期可配合红外线理疗。

2. 腱鞘炎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常见于频繁腕部活动者,肌腱与腱鞘摩擦引发无菌性炎症。疼痛在拇指外展时加剧,局部可能出现弹响。建议制动休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外涂,顽固病例可能需要曲安奈德注射液局部封闭治疗。

3. 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受压时可放射至脉搏区域,夜间麻木感明显,可能伴大鱼际肌萎缩。神经电生理检查可确诊,轻中度患者可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严重者需行腕横韧带切开减压术。

4. 外伤因素

桡动脉挫伤或腕骨骨折初期可能表现为脉搏处剧痛,局部可见淤青或畸形。需立即冰敷固定,拍摄X线排除骨折,软组织损伤可配合云南白药气雾剂缓解症状。

5. 痛风性关节炎

尿酸结晶沉积在桡腕关节时引发急性疼痛,皮肤呈紫红色且触痛明显。确诊需查血尿酸值,发作期遵医嘱服用秋水仙碱片,缓解期建议低嘌呤饮食并配合苯溴马隆片控制尿酸。

日常应避免手腕过度负重或重复性动作,使用护腕提供支撑。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发热、关节变形时需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血管并发症排查。康复期可进行腕关节屈伸训练,水温40℃左右的热敷每次15分钟有助于改善循环。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