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肠子里长瘤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肠子里长瘤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曹广
曹广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肠道内长瘤通常分为良性或恶性,可能与遗传、饮食习惯、慢性炎症等多种因素有关。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便血、腹痛或排便异常,需要及早就医。治疗包括内镜切除、手术切除及化疗,根据病变性质和严重程度制定方案。
1、遗传因素:
一些肠道肿瘤与遗传密切相关,特别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或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会显著增加肠癌风险。这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异常增生。如果家族中有肠癌或相关病史的成员,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从而及早发现并干预。
2、饮食和环境因素:
长期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习惯可能刺激肠道细胞过度增生,增加息肉或肿瘤发生的概率。吸烟、饮酒及久坐等生活习惯也会提高风险。建议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如全谷物、果蔬;避免过多摄入加工食品、红肉及高脂食物。
3、慢性炎症和病理性原因:
慢性肠炎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可导致肠黏膜反复受损,最终出现病变甚至形成瘤体。无症状的炎症患者可通过内镜检查发现潜在病灶。平时管理炎症的重要策略包括药物控制如5-氨基水杨酸以及避免炎症诱发。
4、其他生理或外伤因素:
年龄的增长是肠道肿瘤风险增加的重要原因,通常在40岁以上显著升高。同时,如果有肠道反复机械性损伤或手术史,也可能引起黏膜损伤,增加病变可能性。对于高危人群,建议每5-10年进行一次常规肠镜筛查。
5、治疗方法:
医生会根据肿瘤类型、大小及病理性质确定治疗方案。小而良性的息肉通常使用内镜下切除;若肿瘤较大,则可能需要通过部分肠段切除手术。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可能需要接受化疗或靶向药物治疗以防止复发。
及早检查和干预是预防肠道肿瘤恶化的关键。如果出现长期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并安排检查。培养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搭配定期筛查,有助于降低疾病风险,保护肠道健康。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直肠脱垂大便会怎样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壁部分或全层脱出肛门外,大便时可能出现肛门不适、排便困难等症状。这种情况通常与肛门括约肌松弛、长期便秘或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直肠脱垂可能由肛门括约肌功能异常、慢性便秘、分娩损伤、腹压增高、年龄增长等原因引起。治疗可通过调整饮食、加强盆底肌锻炼、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 1、肛门不适:直肠脱垂患者在排便时可能感到肛门部位有明显的坠胀感或疼痛,尤其在脱垂严重时,症状会更加明显。日常可通过温水坐浴缓解不适,避免长时间蹲厕。 2、排便困难:脱垂的直肠可能压迫肛门,导致排便不畅或排便不尽感。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3、肛门出血:直肠脱垂可能导致肛门黏膜受损,排便时出现少量出血。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可使用痔疮膏或栓剂,如马应龙痔疮膏,每日2次。 4、脱出物:排便时直肠壁可能部分或全部脱出肛门外,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可能需手动回纳。日常注意避免腹压增高,如减少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 5、感染风险:脱垂的直肠黏膜暴露在外,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引发局部炎症。保持肛门清洁,排便后可用温水清洗,必要时使用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软膏,每日1次。 日常护理中,建议患者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避免长时间蹲厕或用力排便。饮食上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红薯和芹菜,同时进行适量的盆底肌锻炼,如凯格尔运动,每日3次,每次10-15分钟。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根据病情建议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如直肠固定术或肛门环缩术。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