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视网膜外路手术后一般可以接受近视手术,但需满足视网膜恢复稳定、无活动性病变等条件。具体需由眼科医生评估术后恢复情况及眼底状态后决定。
视网膜外路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视网膜脱离等疾病,术后需要一定时间让视网膜完全复位并形成牢固粘连。通常在术后3-6个月,经眼底检查确认视网膜结构稳定、无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无视网膜下积液时,可考虑进行近视手术评估。此时视网膜对外界刺激的耐受性增强,手术风险相对降低。近视手术前还需通过角膜地形图、眼压测量、角膜厚度检测等全面检查,确保角膜条件符合手术标准。
若视网膜外路术后出现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持续性视网膜下积液等并发症,或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基础疾病时,需暂缓近视手术。这些情况可能导致术中眼压波动影响视网膜稳定性,或加重原有眼底病变。部分患者术后角膜敏感度下降、干眼症状明显,也需待眼表状态改善后再考虑手术。高度近视患者因眼底脆弱性更高,需更严格的术前评估。
建议患者在视网膜外路术后定期复查眼底,术后1年内每3个月进行一次详细眼科评估。考虑近视手术前需与主刀医生充分沟通既往手术细节,完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野检查等专项检测。日常生活中需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等可能增加眼压的行为,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控制血糖血压在正常范围,为后续治疗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