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结肠炎的常规治疗方法主要有生活干预、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手术治疗。
1、生活干预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高纤维食物摄入,规律作息有助于缓解症状。急性期需暂时禁食,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至低渣饮食。
2、药物治疗轻中度患者可选用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等氨基水杨酸类药物,重症需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合并感染时加用甲硝唑等抗生素。
3、营养支持严重腹泻患者需补充电解质溶液,长期营养不良者可给予肠内营养制剂。贫血患者需要补充铁剂和叶酸。
4、手术治疗出现肠穿孔、大出血或癌变等并发症时需行结肠部分切除术。顽固性全结肠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全结肠切除加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
结肠炎患者应定期复查肠镜,监测病情变化,日常注意记录排便情况,出现体重持续下降或便血加重应及时就医。
积食引起的发热通常为低热,体温多在37.3-38℃之间,一般持续1-3天,实际时间与积食程度、胃肠功能恢复速度、是否合并感染以及个体体质差异有关。
1、积食程度食物滞留量较少时发热可能24小时内消退,大量积滞可能导致发热持续2-3天,可通过腹部按摩和暂时禁食帮助缓解。
2、胃肠功能消化能力较强的儿童发热时间较短,胃肠蠕动缓慢者恢复较慢,建议家长适当给予温水补充并减少下一餐进食量。
3、合并感染若继发细菌性肠炎可能出现38.5℃以上高热,需就医排查,表现为呕吐物带胆汁或血丝,粪便检测可见白细胞升高。
4、体质差异过敏体质儿童可能反应更明显,发热期间家长需密切监测精神状态,出现持续嗜睡或抽搐应立即就医。
发热期间保持清淡饮食,可少量饮用米汤或苹果汁,避免强迫进食,若72小时内体温未降或出现脱水症状需及时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