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神科

躁郁症是精神病吗

| 1人回答 | 48次阅读

问题描述:
躁郁症是精神病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崔界峰
崔界峰 北京回龙观医院 副主任医师

躁郁症属于精神疾病范畴,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俗称。躁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与低落交替发作,可能伴有思维、行为异常,需通过专业精神科评估确诊。

躁郁症的核心特征为双相情感障碍的典型表现。躁狂发作时患者出现持续情绪亢奋、活动增多、睡眠需求减少、言语急促、夸大观念等症状,可能伴随冲动行为。抑郁发作时则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自我评价过低等典型抑郁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存在混合发作,即躁狂与抑郁症状同时出现。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需与精神分裂症等疾病鉴别。

躁郁症的治疗需长期综合干预。情绪稳定剂如丙戊酸钠缓释片、碳酸锂片是基础用药,可减少发作频率。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片、喹硫平片可用于控制急性躁狂症状。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家庭治疗,帮助患者识别情绪变化规律。生活方式上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酒精和刺激性食物,家属应学习疾病识别与危机处理技巧。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

躁郁症患者应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避免过度压力刺激。家属需关注患者情绪波动和睡眠变化,早期发现发作征兆。饮食上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避免饮用含咖啡因饮料,保持适度有氧运动。若出现自杀念头或攻击行为需立即就医,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强迫症自我恢复最好方法

强迫症可通过心理调节、行为训练、生活方式优化等方式进行自我恢复。强迫症通常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压力过大、创伤经历、环境刺激等原因有关。 1、心理调节:认知行为疗法是强迫症自我恢复的重要方法,通过识别和纠正不合理思维,减少强迫行为。可以尝试记录强迫思维,分析其不合理性,逐步改变认知模式。冥想和正念练习也能帮助缓解焦虑情绪,增强自我控制力。 2、行为训练:暴露与反应预防是行为训练的核心,通过逐步接触引发强迫的情境,抑制强迫行为。例如,对于反复洗手的强迫行为,可以设定逐步减少洗手次数的计划,坚持执行。自我奖励机制有助于强化积极行为。 3、生活方式优化: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有助于调节神经递质平衡。适当运动如散步、瑜伽等,能缓解焦虑情绪,改善心理健康。避免过度摄入咖啡因和酒精,这些物质可能加重强迫症状。 4、社交支持:与家人、朋友或支持团体分享感受,获得情感支持,减轻心理压力。参加心理互助小组,与有类似经历的人交流,学习应对策略。社交互动有助于分散注意力,减少强迫思维的频率。 5、环境调整:减少接触可能引发强迫的刺激,例如整理居住环境,避免杂乱无章。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心理平衡。 日常生活中,建议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和镁的食物,如全谷物、坚果和绿叶蔬菜,有助于神经系统的健康。规律运动如慢跑、游泳等,能促进内啡肽分泌,改善情绪。同时,避免过度关注强迫症状,保持积极心态,逐步恢复健康。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