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耳朵后面溃烂流水怎么回事啊

| 1人回答 | 34次阅读

问题描述:
耳朵后面溃烂流水怎么回事啊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立红
张立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耳朵后面溃烂流水可能与湿疹、外耳道炎、皮脂腺囊肿感染、接触性皮炎、银屑病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病因采取局部清洁、抗感染治疗或手术引流等措施。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湿疹

湿疹引起的耳后溃烂多与过敏或皮肤屏障受损有关,表现为红斑、渗液伴剧烈瘙痒。急性期可使用硼酸溶液湿敷,慢性期可遵医嘱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或他克莫司软膏。避免搔抓刺激,保持患处干燥清洁,过敏体质者需排查接触性致敏原如金属耳饰或洗发水成分。

2、外耳道炎

细菌或真菌感染导致的外耳道炎可能蔓延至耳后皮肤,出现化脓性溃烂。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伴随耳痛、听力下降。需取分泌物做病原学检查,细菌感染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联合莫匹罗星软膏,真菌感染需用克霉唑乳膏。禁止自行掏耳,沐浴时防止污水入耳。

3、皮脂腺囊肿感染

耳后皮脂腺堵塞形成的囊肿继发感染时,可破溃流出黄色脓液伴臭味。初期表现为无痛性皮下结节,感染后红肿热痛明显。轻度感染可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配合鱼石脂软膏外敷,形成脓肿需手术切除引流。术后定期换药,避免挤压囊肿防止复发。

4、接触性皮炎

染发剂、耳机材质等直接接触耳后皮肤可能引发过敏性皮炎,出现水疱、糜烂渗液。急性期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严重者口服氯雷他定片。记录可疑致敏物避免再次接触,选择无镍合金饰品和低敏洗护用品。

5、银屑病

银屑病累及耳后时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色斑块,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搔抓后可能出现糜烂渗出。可局部使用卡泊三醇软膏或糠酸莫米松乳膏控制炎症,中重度患者需光疗或阿维A胶囊系统治疗。保持皮肤湿润,避免精神紧张和饮酒等诱发因素。

日常需用无菌棉签轻柔清理渗液,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剂。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洗澡水温不超过40℃。观察溃烂面是否扩大或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糖尿病患者更需警惕感染扩散。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A、锌等营养素促进皮肤修复。若自行护理3天无改善或伴随听力异常、面部麻木等症状,应立即至耳鼻喉科或皮肤科就诊。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喉咙红肿有白色脓点

喉咙红肿有白色脓点可能是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或咽炎的表现,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主要病因包括链球菌感染、免疫力下降、邻近器官炎症扩散、过度用嗓及环境刺激等,可表现为咽痛加剧、吞咽困难、发热等症状。

1、链球菌感染

化脓性链球菌是常见致病菌,可通过飞沫传播引发急性炎症。患者除咽喉脓点外,多伴有突发高热、颌下淋巴结肿痛。需通过咽拭子培养确诊,临床常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缓释片、青霉素V钾片等抗生素治疗,同时需监测是否诱发风湿热等并发症。

2、免疫力降低

长期疲劳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会导致局部黏膜防御力下降,使口腔常驻菌群过度繁殖形成脓点。这类患者往往反复发作,建议配合匹多莫德口服液等免疫调节剂,并加强维生素C和锌的摄入。出现持续低热需排查EB病毒等特殊感染。

3、邻近炎症蔓延

龋齿、鼻窦炎等病灶的病原体可能扩散至咽部。典型表现为单侧脓点伴同侧耳部放射痛,需同步治疗原发灶。除抗生素外,可联合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局部消炎,辅以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疼痛。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隐蔽感染源。

4、用嗓过度损伤

声带剧烈震动会导致黏膜毛细血管破裂,继发细菌感染形成脓点。常见于教师、歌手等职业人群,需严格声休2周以上。雾化吸入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可减轻水肿,避免进食过热或辛辣食物刺激创面。

5、环境刺激因素

长期接触粉尘或化学气体会破坏咽部纤毛清除功能。此类患者脓点周围常见弥漫性充血,建议改善工作防护并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保持黏膜屏障。合并过敏时可联用氯雷他定糖浆控制变态反应。

出现脓点期间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温水摄入,用淡盐水漱口每日4次。饮食选择常温流质食物,避免坚果等粗糙食材。观察3日无改善或出现呼吸不畅、颈部僵硬等表现需急诊处理。愈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心肌炎等继发损害。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