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制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问题描述:
制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强
王强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制吴茱萸具有温中散寒、疏肝止痛、降逆止呕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头痛眩晕等症状,但阴虚火旺者禁用,孕妇慎用。制吴茱萸是吴茱萸经炮制后的中药,其辛热之性减弱,更适合内服。

1、温中散寒

制吴茱萸能温煦中焦脾胃,驱散寒邪,适用于寒邪内侵或脾胃虚寒引起的脘腹冷痛、腹泻清稀。常与干姜、党参配伍,如吴茱萸汤。寒性腹痛多表现为喜温喜按,遇冷加重,可能伴随食欲减退、手足不温等症状。

2、疏肝止痛

制吴茱萸可疏解肝郁气滞,缓解肝气犯胃导致的胁肋胀痛、嗳气吞酸。常与黄连、柴胡同用,如左金丸。肝郁症状多因情绪波动诱发,可能伴有胸闷、烦躁等表现。

3、降逆止呕

制吴茱萸能抑制胃气上逆,改善胃寒呕吐、呃逆。常配伍生姜、半夏,如吴茱萸生姜汤。胃寒呕吐多表现为呕吐清水或未消化食物,遇寒加重。

4、燥湿止泻

制吴茱萸通过温阳作用可燥湿止泻,治疗寒湿型泄泻。多与补骨脂、肉豆蔻同用,如四神丸。寒湿泄泻常见大便溏薄、肠鸣腹痛、舌苔白腻等表现。

5、引火下行

制吴茱萸能引导上浮的虚火下行,缓解虚阳上越导致的头痛眩晕、口舌生疮。常与肉桂研末醋调敷涌泉穴。此类症状多伴有面赤咽干、下肢发凉等上热下寒体征。

使用制吴茱萸需注意其辛热性质,长期服用可能伤阴助火,出现口干咽痛等不适。服药期间应避免辛辣燥热食物,阴虚体质者可用麦冬、生地等滋阴药物配伍调和。外感热病、高血压患者慎用,过敏体质者初次服用应减量试用。药材需密封防潮保存,煎煮时不宜超过15分钟以保留有效成分。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南瓜表皮有疙瘩的原因

南瓜表皮出现疙瘩可能与品种特性、虫害损伤、真菌感染、机械损伤或生长环境异常等因素有关。不同原因导致的疙瘩在形态和分布上存在差异,需结合具体特征判断。

1、品种特性

部分南瓜品种表皮天然具有瘤状突起或凹凸纹理,如飞碟南瓜、疙瘩南瓜等。这类疙瘩分布均匀且伴随整个生长期,属于正常生物学特征,不影响食用安全。可通过观察同批次其他南瓜形态一致性进行鉴别。

2、虫害损伤

瓜实蝇等害虫叮咬后会形成局部凹陷性疙瘩,常伴随褐色蛀孔或分泌物。受害部位可能继发软腐病,表现为疙瘩周围组织变软溃烂。需及时清除虫害南瓜并使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等杀虫剂防治。

3、真菌感染

白粉病或炭疽病感染可导致表皮出现白色粉状疙瘩或黑色凹陷病斑。病斑会逐渐扩大并覆盖整个瓜体,感染南瓜最终腐烂变质。发病初期可使用戊唑醇悬浮剂或嘧菌酯水分散粒剂进行喷雾处理。

4、机械损伤

生长过程中碰撞或采收时跌落会造成皮下组织增生,形成不规则硬质疙瘩。损伤部位易成为病原体入侵通道,建议将此类南瓜优先食用,储存时避免堆压。

5、环境异常

干旱后突然灌溉或钙元素缺乏会导致表皮细胞分裂异常,形成龟裂状疙瘩。保持土壤湿度稳定,叶面喷施糖醇钙可预防该现象,已形成疙瘩的南瓜仍可食用但需尽快消耗。

日常选购南瓜时应选择表皮光滑无破损的个体,储存时置于阴凉通风处。若发现疙瘩伴随腐烂、异味或流汁,应立即丢弃。种植过程中需合理密植、定期轮作,收获前两周停止浇水可有效降低表皮异常发生率。食用前建议削去疙瘩部位及周围2厘米组织以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