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2次阅读
乳腺癌通常由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异常、不良生活习惯、辐射暴露、乳腺疾病史等原因引起。乳腺癌可通过基因检测、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等方式干预。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诊疗。
BRCA1/2基因突变是明确的遗传性乳腺癌诱因,这类患者发病年龄较早且多为双侧乳腺癌。直系亲属患病史会使发病概率显著增加,可能伴随卵巢癌等其他恶性肿瘤。建议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乳腺超声联合钼靶检查,必要时可预防性使用他莫昔芬片或进行预防性乳房切除术。
长期雌激素暴露会刺激乳腺上皮细胞异常增殖,常见于初潮早、绝经晚、未生育或晚育女性。外源性雌激素摄入如避孕药、激素替代疗法可能诱发乳腺导管原位癌,通常表现为乳房无痛性肿块。治疗可选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如依西美坦片、来曲唑片等药物调节激素水平。
长期酗酒会降低肝脏代谢雌激素能力,每日饮酒超过15克酒精可使发病风险增加。肥胖人群脂肪组织产生的过量雌激素可能诱发乳腺小叶癌,常合并乳头溢液症状。建议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4之间,限制酒精摄入并增加有氧运动频次。
青春期胸部接受过量电离辐射会损伤乳腺细胞DNA,这类患者易发生三阴性乳腺癌。可能表现为皮肤橘皮样改变伴腋窝淋巴结肿大。对于需要放射治疗的其他疾病,应严格做好乳腺部位防护,治疗后定期进行乳腺磁共振检查。
既往乳腺不典型增生或导管内乳头状瘤属于癌前病变,尤其伴有钙化灶时癌变概率较高。这类患者可能出现乳头内陷或血性分泌物。建议每半年复查乳腺彩超,必要时进行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清除病灶。
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建议每日摄入300克以上深色蔬菜,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避免穿戴过紧内衣影响淋巴回流,每月月经结束后进行乳房自检,发现质地坚硬、边界不清的肿块应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哺乳期女性应保持乳汁通畅,减少乳腺炎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