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2次阅读
新生儿黄疸高属于常见现象,足月儿发病率约50%-60%,早产儿可达80%。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多数为生理性,与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
生理性黄疸通常出现在出生后2-3天,4-5天达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可能持续2-4周。表现为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胆红素水平多在12-15mg/dL以下,一般无须特殊治疗,通过加强喂养促进排泄即可。病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胆红素上升速度快,数值超过15mg/dL,持续时间超过2周,可能伴随嗜睡、拒奶等症状。常见原因包括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溶血、感染、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对于病理性黄疸,需及时就医干预,光照疗法是首选治疗方式,严重者需换血治疗。
家长应每日在自然光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程度,重点关注眼白、面部及胸腹部。按需哺乳保证每日8-12次喂养,促进胆红素通过粪便排出。避免使用茵栀黄等中成药,禁止自行晒太阳治疗。若发现黄疸出现早、进展快、精神差、四肢或手足心黄染等情况,应立即就医。早产儿、低体重儿、溶血高危儿需加强监测,出生后72小时内应完成胆红素水平筛查。
手足口病一般需要7-10天恢复,具体时间与病情严重程度、个人体质等因素相关。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病程分为潜伏期、发病期和恢复期。潜伏期通常3-5天无明显症状,发病期持续1-2天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皮疹消退需3-5天,口腔溃疡愈合需5-7天。轻型患者体温正常后3-5天可逐渐恢复日常活动,疱疹结痂脱落不留瘢痕。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食欲减退,需1-2周完全恢复进食量。重症病例若累及神经系统,恢复期可能延长至2-4周,需监测是否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等症状。
患病期间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皮疹,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减少口腔刺激,每日测量体温观察病情变化。恢复后仍建议居家休息1-2天,避免剧烈运动或去人群密集场所。家长需对患儿玩具、餐具进行煮沸消毒,接触分泌物后及时洗手。若病程超过两周仍未痊愈或出现精神差、呼吸急促等表现,须立即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