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儿童眼球震颤可通过佩戴矫正眼镜、视觉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神经康复等方式干预。眼球震颤可能由先天性眼球运动异常、视觉发育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遗传代谢性疾病、前庭功能障碍等因素引起。
1、佩戴矫正眼镜
屈光不正引起的眼球震颤需验光配镜。高度远视或散光患儿可佩戴凸透镜或柱镜片,近视患儿需凹透镜矫正。矫正眼镜需每半年复查调整度数,镜架应选择轻便防摔材质。合并斜视者可搭配三棱镜片辅助。
2、视觉训练
针对弱视型眼球震颤需进行遮盖疗法和精细目力训练。每天遮盖健眼2-4小时,配合穿珠、描图等训练刺激黄斑发育。使用红闪仪、光栅刺激仪等设备可增强视网膜敏感度,训练周期需持续3-6个月。
3、药物治疗
前庭性眼球震颤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苯海索片抑制前庭神经兴奋,甲钴胺片营养神经,胞磷胆碱钠胶囊改善脑代谢。中枢病变需针对原发病使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等神经营养药物,严禁自行调整剂量。
4、手术治疗
先天性眼外肌异常者可选择水平直肌后徙术或肌腱延长术,手术适宜年龄为3-6岁。获得性震颤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眼外肌切断术或Faden手术,术后需结合视觉康复训练。
5、神经康复
脑损伤继发震颤需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和眼球追随训练,使用平衡垫、眼球轨迹追踪仪等设备。配合高压氧治疗促进神经修复,每周3次,10次为一疗程。家长需每日记录患儿震颤频率和方向变化。
家长应定期带患儿到眼科进行视力、眼底和眼压检查,建立屈光档案。居家避免强光刺激,阅读时保持30厘米距离,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蓝莓等食物。避免剧烈头部晃动,睡眠时使用遮光眼罩。若发现震颤加重或伴随呕吐、头痛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