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小孩巨结肠怎么办?

|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孩巨结肠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孩巨结肠可通过饮食调整、灌肠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术后护理等方式治疗。巨结肠通常由先天性肠道神经节细胞缺失、肠道感染、遗传因素、肠道发育异常、肠道炎症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整

小孩巨结肠在症状较轻时可尝试饮食调整,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可选择西蓝花、燕麦、苹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或过于油腻的食物。家长需注意观察小孩排便情况,若饮食调整后症状无改善应及时就医。

2、灌肠治疗

灌肠治疗可帮助缓解巨结肠引起的便秘症状,通过生理盐水或开塞露灌肠能够软化粪便并刺激肠道蠕动。灌肠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家长不可自行操作。反复出现排便困难时,灌肠治疗可作为临时缓解措施。

3、药物治疗

巨结肠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多潘立酮混悬液等药物。乳果糖口服溶液能够软化粪便,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可调节肠道菌群,多潘立酮混悬液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家长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4、手术治疗

对于症状严重或保守治疗无效的巨结肠,可能需要进行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或腹腔镜辅助巨结肠切除术。手术可切除病变肠段并重建肠道通路,术后需配合康复治疗。家长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手术,并做好术后护理工作。

5、术后护理

巨结肠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饮食应从流质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过早进食难以消化的食物。家长需定期带小孩复查,观察排便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排便控制障碍,通常随着康复训练会逐渐改善。

小孩巨结肠需要长期管理,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保证充足的水分和膳食纤维摄入。避免剧烈运动或腹部受压,注意观察腹胀、呕吐等异常症状。定期复查肠道功能,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保持积极心态有助于疾病康复。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宝宝怀疑是脑瘫,脑瘫有什么特征

脑瘫的特征可能包括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反射异常以及伴随的智力或语言障碍。脑瘫通常由胎儿期脑损伤、早产、缺氧、感染或遗传因素引起。 1、运动发育迟缓:脑瘫患儿在翻身、坐立、爬行、站立和行走等运动技能上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这种迟缓可能表现为动作笨拙或不协调,需要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以改善运动功能。 2、肌张力异常: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可能表现为过高或过低。肌张力过高可能导致肢体僵硬,难以弯曲;肌张力过低则可能使肢体松软无力。物理治疗和按摩可以帮助调节肌张力,改善运动能力。 3、姿势异常:脑瘫患儿常表现出异常的姿势,如头部后仰、四肢屈曲或伸展过度。这些姿势异常可能影响日常生活活动,需要通过康复训练和辅助器具进行矫正。 4、反射异常:脑瘫患儿的原始反射可能持续存在或异常增强,如抓握反射、踏步反射等。这些异常反射可能干扰正常运动发育,需要通过专业评估和训练进行干预。 5、伴随障碍:脑瘫患儿可能伴随智力障碍、语言障碍、视力或听力问题。这些伴随障碍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协作,包括语言治疗、特殊教育和心理支持,以全面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 日常护理中,家长应注意观察宝宝的运动发育情况,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和干预对改善脑瘫患儿的预后至关重要。饮食上应保证营养均衡,避免高糖高脂食物;运动方面可通过适当的康复训练和游戏活动促进运动功能发展;心理护理则需要家长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患儿建立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