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肠子长息肉会出现什么症状

| 1人回答 | 78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肠子长息肉会出现什么症状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书信
张书信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主任医师

肠子长息肉可能出现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肠梗阻、贫血等症状。肠息肉可能与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无痛性便血、黏液便、里急后重感等。建议及时就医,通过肠镜检查明确诊断。

1、便血

便血是肠息肉最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粪便表面附着鲜红色血液或便后滴血,与息肉表面糜烂或摩擦出血有关。若息肉位于直肠或乙状结肠,血液颜色较鲜红;若位于升结肠,血液可能与粪便混合呈暗红色。需与痔疮出血鉴别,肠镜可明确诊断。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复方角菜酸酯栓、云南白药胶囊、止血芳酸注射液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腹痛

较大息肉可能引起间歇性腹部隐痛或胀痛,多因息肉牵拉肠壁或导致肠套叠所致。疼痛部位与息肉位置相关,如回盲部息肉表现为右下腹痛,乙状结肠息肉则出现左下腹不适。伴随症状可能包括腹胀、肠鸣音亢进。治疗需根据息肉性质决定,部分患者需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3、排便习惯改变

肠息肉可能刺激肠黏膜导致排便次数增多或腹泻,部分患者因息肉阻塞出现便秘。典型表现为排便不尽感、粪便变细或呈铅笔样。这类症状需与肠易激综合征鉴别。临床常用调节肠道功能药物包括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酪酸梭菌活菌片、蒙脱石散等。

4、肠梗阻

巨大息肉或息肉数量较多时可能引起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查体可见肠型及蠕动波,听诊肠鸣音亢进。此类情况需急诊处理,可能需行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可能减少术后感染风险。

5、贫血

长期慢性出血可引发缺铁性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实验室检查显示血红蛋白降低,血清铁蛋白下降。需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同时治疗原发病。贫血严重可能需输血支持治疗。

发现肠息肉症状应尽早就医,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肠镜检查。日常需保持膳食纤维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限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避免长期吸烟饮酒,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复查,腺瘤性息肉切除后1-3年需复查肠镜。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肠梗阻是怎么造成的有什么症状

肠梗阻可能由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肿瘤压迫、粪石堵塞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肠梗阻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1、肠粘连

肠粘连可能与腹腔手术史、腹腔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阵发性绞痛、肠鸣音亢进等症状。轻度粘连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缓解,严重者需手术松解粘连。临床常用药物包括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甘油灌肠剂、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

2、肠扭转

肠扭转可能与肠道解剖异常、剧烈运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腹部不对称膨隆等症状。需急诊手术复位,延迟处理可能导致肠坏死。术后可配合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预防感染。

3、肠套叠

肠套叠可能与肠道息肉、肠道淋巴增生等因素有关,儿童患者多见,通常表现为果酱样大便、腹部包块等症状。早期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失败者需手术处理。治疗期间可配合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调节肠道功能。

4、肿瘤压迫

肠道肿瘤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渐进性腹胀、消瘦等症状。需手术切除肿瘤,恶性者需配合化疗。常用化疗药物包括卡培他滨片、奥沙利铂注射液等,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5、粪石堵塞

粪石堵塞可能与低纤维饮食、长期卧床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左下腹坠胀、排便困难等症状。可通过甘油灌肠剂、开塞露等促进排便,顽固性堵塞需手法取出。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适量饮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

肠梗阻患者急性期需绝对禁食,症状缓解后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食,避免食用豆类、糯米等易产气食物。恢复期可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每日顺时针按摩脐周5-10分钟。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腹部CT,监测肠道恢复情况,出现反复腹痛或排便异常应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