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小孩满月后黄疸还有13点怎么办

|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孩满月后黄疸还有13点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孩满月后黄疸值13mg/dL需结合喂养方式与症状判断处理方式,主要干预措施有增加母乳喂养频次、蓝光治疗、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暂停母乳3天观察、检测肝功能等。满月后持续黄疸可能与母乳性黄疸、胆道闭锁、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遗传代谢病等因素有关。

1、增加母乳喂养频次

母乳喂养不足可能加重黄疸,每日哺乳次数应达到8-12次。充足喂养能促进肠道蠕动,加速胆红素通过粪便排出。家长需记录每次哺乳时长与婴儿排尿次数,确保每日有6-8次小便。若婴儿嗜睡影响进食,可轻抚足底唤醒。该方法适用于胆红素值低于15mg/dL且无其他异常的情况。

2、蓝光治疗

经皮测胆红素值超过15mg/dL或血液检测显示间接胆红素升高时需蓝光照射。光疗通过特定波长光线将脂溶性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便于经尿液排出。治疗期间需遮盖婴儿眼睛及生殖器,每4小时翻身一次。家长需注意观察有无发热、腹泻等副作用,光疗后24小时需复查胆红素值。

3、口服茵栀黄口服液

中药制剂含茵陈、栀子等成分,能促进胆汁排泄和肝脏代谢功能。适用于母乳性黄疸或轻度病理性黄疸,每日3次,每次1/3支,用温水稀释后喂服。用药期间需监测大便颜色变化,若出现腹泻或皮疹应停药。该药物不能替代光疗对重度黄疸的干预,合并肝功能异常者禁用。

4、暂停母乳3天观察

疑似母乳性黄疸时,改用配方奶喂养可帮助鉴别诊断。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能增加肠肝循环导致黄疸持续。暂停哺乳期间需定时挤奶维持泌乳,3天后胆红素下降超过20%可确认诊断。恢复母乳后黄疸可能反复但程度减轻,家长无须过度担忧,持续监测即可。

5、检测肝功能

当黄疸伴白陶土色大便、尿液深黄或肝肿大时,需检测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等指标。新生儿肝炎综合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胆道闭锁则见直接胆红素占比超过20%。家长需配合医生完成超声或肝胆核素扫描,确诊胆道闭锁需在60日内行葛西手术,延误治疗会导致不可逆肝硬化。

家长应每日在自然光下观察婴儿皮肤黄染范围,从面部扩散至躯干或四肢提示病情进展。保持婴儿脐部干燥避免感染,接触患儿后需洗手。母乳喂养母亲应避免进食蚕豆或磺胺类药物,早产儿及低体重儿需延长监测至出生后2个月。若黄疸持续3周未退或伴随精神差、拒奶等情况,须立即就医排查胆红素脑病风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大便粘液带血怎么治疗

大便粘液带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治疗。大便粘液带血可能由痔疮、肠炎、肠道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肿瘤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红薯、芹菜等,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减轻肠道刺激。多喝水,保持大便软化,减少排便时的摩擦损伤。 2、药物治疗:痔疮可使用马应龙痔疮膏外用,每日2次或痔疮栓每日1次缓解症状。肠炎可服用诺氟沙星胶囊每次0.1g,每日3次或蒙脱石散每次3g,每日3次控制感染和腹泻。 3、手术治疗:肠道息肉可通过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或电切术去除,避免恶变风险。溃疡性结肠炎严重时可能需要进行结肠切除术,以缓解症状并预防并发症。 4、病因排查:肠道肿瘤需通过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明确诊断,早期发现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遗传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 5、伴随症状:痔疮可能与久坐、便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肛门疼痛、便血等症状。肠炎可能与细菌感染、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便等症状。 饮食上应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油腻食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促进肠道蠕动。定期体检,关注肠道健康,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