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过敏反应科

过敏性紫癜该挂什么科

| 1人回答 | 98次阅读

问题描述:
过敏性紫癜该挂什么科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晓彦
王晓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

过敏性紫癜患者应优先挂风湿免疫科或皮肤科,也可根据症状选择儿科、肾内科、血液科就诊。过敏性紫癜可能与感染、药物过敏、遗传等因素有关,典型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血尿等症状。

1、风湿免疫科

风湿免疫科是过敏性紫癜的首选科室。该病属于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血管炎,常伴随关节肿痛、腹痛等全身症状。医生会通过血常规、尿常规、免疫学检查等明确诊断,并制定免疫调节方案。常用药物包括泼尼松片、芦丁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严重时需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需定期复查尿蛋白和肾功能。

2、皮肤科

皮肤科可处理以皮肤紫癜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典型症状为双下肢对称分布的出血性皮疹,按压不褪色。皮肤科医生会进行过敏原检测,排除其他皮肤病,并给予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缓解症状。若伴有明显瘙痒,可能联合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日常需避免抓挠皮损部位。

3、儿科

儿童患者建议挂儿科就诊。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率较高,且易累及肾脏。儿科医生会评估患儿生长发育情况,监测腹痛、关节症状,必要时进行肾脏超声检查。治疗需谨慎控制激素用量,常用药物包括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家长需记录患儿每日尿量和尿液颜色变化。

4、肾内科

出现血尿、蛋白尿等肾脏损害时需转诊肾内科。约半数患者会发展为紫癜性肾炎,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肾功能异常。肾内科医生可能建议进行肾穿刺活检,根据病理分级使用环磷酰胺注射液或他克莫司胶囊等药物。患者需严格低盐饮食,控制血压和蛋白质摄入量。

5、血液科

当血小板异常或出血严重时需血液科会诊。虽然过敏性紫癜血小板通常正常,但需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病鉴别。血液科会检查凝血功能、骨髓象等,排除其他出血性疾病。治疗可能涉及输注血小板或使用维生素C注射液改善血管脆性。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外伤出血。

过敏性紫癜患者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饮食宜清淡,急性期限制高蛋白食物,恢复期逐步增加营养。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和关节症状变化,记录每日体温和皮疹分布情况。适度进行非负重运动如游泳、散步,避免长时间站立。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激素剂量。若出现新发紫癜、持续腹痛或尿量减少,应立即复诊。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荨麻疹拉稀怎么回事

荨麻疹伴随腹泻可能由食物过敏、感染因素、药物反应、免疫异常或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组胺治疗、调整饮食、控制感染、停用可疑药物或调节免疫等方式干预。

1、食物过敏

摄入海鲜、坚果或乳制品等致敏食物可能同时诱发荨麻疹和胃肠反应。患者可能出现皮肤风团伴腹痛腹泻,需立即停止可疑食物。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糖浆或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抗过敏药物,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

2、感染因素

病毒或细菌感染如轮状病毒、沙门氏菌感染可导致免疫系统异常激活,表现为皮肤黏膜症状合并消化道炎症。可能出现发热伴水样便,需进行血常规及粪便检测。治疗需针对病原体选择阿奇霉素颗粒、蒙脱石散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

3、药物反应

抗生素或解热镇痛药等可能引起药物变态反应,导致组胺大量释放引发双重症状。常见用药后出现瘙痒性皮疹与黏液便,需及时停用致敏药物。可更换为苯海拉明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或复方甘草酸苷片等抗过敏治疗。

4、免疫异常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嗜酸性胃肠炎可能同时累及皮肤和肠道,表现为反复荨麻疹伴慢性腹泻。需进行免疫球蛋白检测,治疗可使用醋酸泼尼松片、雷公藤多苷片或奥马珠单抗注射液等免疫调节剂。

5、胃肠功能紊乱

肠易激综合征等功能性胃肠病在应激状态下可能合并皮肤过敏反应。症状多为间歇性腹泻伴短暂风团,需调节肠道菌群。建议配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或匹维溴铵片等药物改善症状。

患者需记录饮食与症状关联性,避免搔抓皮肤损伤屏障。选择低组胺饮食如大米、苹果等,补充维生素C增强毛细血管稳定性。急性发作期建议暂停高蛋白食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若出现喉头水肿、血压下降等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急诊处理。长期反复发作建议完善过敏原筛查与免疫功能评估。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