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伤口结痂后防止疤痕增生可通过保持清洁、避免刺激、使用抗疤产品、适度加压和防晒等方式干预。疤痕增生可能与伤口深度、感染风险、体质差异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硬结或瘙痒等症状。
1、保持清洁
结痂后每日用生理盐水或清水轻柔清洗伤口周围,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剂。清洁后保持干燥,减少细菌滋生概率。若发现痂皮下有渗液或红肿,需及时就医处理。
2、避免刺激
禁止抓挠或强行撕脱痂皮,避免衣物摩擦伤口。洗澡时水温不超过40℃,不使用碱性肥皂直接接触创面。反复刺激可能导致真皮层损伤,增加胶原纤维异常增生风险。
3、使用抗疤产品
痂皮脱落后可遵医嘱使用硅酮凝胶或积雪苷霜软膏,抑制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瘢痕贴通过水合作用软化增生组织,需持续使用1-3个月。禁用含激素类药膏自行涂抹。
4、适度加压
针对关节等易增生部位,采用弹性绷带或压力衣进行局部压迫,压力维持在20-30mmHg为宜。机械压力能减少毛细血管供氧,抑制胶原合成。每日持续加压12小时以上,持续3-6个月。
5、严格防晒
新生皮肤对紫外线敏感,外出时使用SPF30+的物理防晒霜或遮挡创面。紫外线会刺激黑色素沉积,导致色素性瘢痕。防晒措施需坚持至伤口愈合后6个月以上。
伤口愈合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每日补充15-20克蛋白质有助于组织修复,可食用鸡蛋、鱼肉等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控制血糖水平稳定。瘢痕增生期可配合脉冲染料激光等物理治疗,但需在专业医师评估后进行。若出现瘢痕疙瘩持续增大、疼痛明显或功能障碍,应及时至烧伤整形科或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