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口腔科

拔牙后牙槽突没复位的后果

|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问题描述:
拔牙后牙槽突没复位的后果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高珊
高珊 中日友好医院 副主任医师
拔牙后牙槽突未能有效复位可能会导致牙槽骨吸收、咬合问题和假牙佩戴困难等多种口腔健康问题,需要及时处理以避免进一步影响。复位不足的原因可能是操作不当、感染或患者术后护理不到位。早期干预和正确护理可以减少后续影响。
1、牙槽骨吸收
拔牙后未进行牙槽突复位容易导致牙槽骨在愈合过程中出现过度吸收,影响骨量和牙床的稳定性。这会增加未来种植牙或修复义齿的难度。为避免骨吸收,可以在拔牙术后通过植入骨粉或使用成骨药物促进骨质愈合,常见的有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等。术后坚持均衡饮食摄入钙和维生素D,也有助于减缓吸收过程。
2、咬合问题
牙槽突的形态异常可能导致相邻牙齿发生倾斜,并影响上下牙的正常咬合。个别患者可能出现牙列不齐或咬合干扰,甚至造成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针对咬合问题,可以通过正畸治疗进行牙列矫正,必要时采用咬合调整术来恢复口腔功能。术后还需定期复诊,观察牙齿和咬合关系的长期稳定性。
3、假牙佩戴困难
未复位的牙槽突会导致拔牙创面形态不规则,影响后续假牙的稳固性和舒适感。患者可能会感到假牙松动或者在进食时出现疼痛。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牙槽突整形术如切除多余的骨尖或骨突,确保义齿基托与牙槽骨的贴合良好。如果未来计划进行种植牙手术,还可以考虑通过骨移植来修复不足的骨量。
拔牙后的牙槽突复位是保证术后效果的重要步骤,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就医,通过手术调整或药物治疗避免进一步损害。同时,坚持术后护理措施,如避免用力漱口、控制饮食硬度等,也能帮助伤口更好愈合、减轻牙槽骨异常吸收的风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牙周炎刮治有必要做吗

牙周炎刮治可通过机械清除牙菌斑和牙石、控制炎症、促进牙周组织愈合等方式治疗。牙周炎通常由牙菌斑堆积、牙石形成、牙周袋加深、牙龈退缩、牙槽骨吸收等原因引起。 1、牙菌斑清除:牙菌斑是牙周炎的主要病因,通过刮治可机械清除牙菌斑,减少细菌对牙周组织的刺激。刮治后需配合日常刷牙、使用牙线等清洁方式,维持口腔卫生。 2、牙石去除:牙石是牙菌斑矿化后形成的硬质沉积物,附着在牙齿表面,难以通过日常清洁去除。刮治可有效清除牙石,减少其对牙龈的压迫和刺激,改善牙周环境。 3、炎症控制:牙周炎常伴随牙龈红肿、出血等炎症表现。刮治可清除炎症源,配合局部使用抗生素药物如甲硝唑凝胶、氯己定含漱液等,有助于控制炎症,促进牙龈恢复。 4、牙周袋处理:牙周炎导致牙周袋加深,细菌易在袋内繁殖。刮治可清理牙周袋内的菌斑和牙石,配合牙周袋冲洗和局部用药,有助于减少细菌数量,改善牙周袋深度。 5、组织愈合促进:刮治后,牙周组织在清洁的环境下更易愈合。患者需注意避免进食过硬或过热的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必要时可补充维生素C等营养素,促进组织修复。 牙周炎刮治后,日常护理尤为重要。建议每天早晚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刷牙,配合牙线或间隙刷清洁牙缝。饮食上减少高糖食物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橙子、猕猴桃、菠菜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必要时进行复诊刮治,保持牙周健康。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